家校社协同模式下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家校社协同模式下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包睿洁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实验小学城南校区   238300

摘要:劳动是一种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家庭教育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是每一个家庭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家庭中,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言传身教。学校应把劳动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社会也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1]]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小学生;劳动习惯

一、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认知不充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对孩子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劳动习惯养成放在首位,很多孩子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且很多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都会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形成造成影响。

(二)家长对孩子劳动能力培养不到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好、有出息的人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认为这样对孩子是最好的。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太小,还不能做家务,所以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也不让孩子做家务。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都会影响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

(三)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了,但是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如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册作业、完成家庭作业等;但学校不会把所有教学任务都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部分劳动任务;所以在小学阶段,学校难以开展多样化、生动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

二、家校社协同模式下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

家庭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摇篮。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庭中,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1)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2)家长要给予孩子充足的尊重和信任。在家里时,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在学校时,不要以成绩为评判标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道理;在社会上,也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3)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孩子小的时候很难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觉、自信等劳动品质。[[2]]比如在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洗碗、扫地;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

(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和评价

学校的劳动教育应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等多方面共同完成,而不是由教师个人单独完成。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德育的形式,应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比如,开展一些班级劳动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参与到劳动中去,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班级集体劳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在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实施要重视评价”,强调对学生实施评价应全面、客观、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去,把它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他们在劳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外,教师也应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通过及时、有效、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社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实践机会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劳动习惯,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比如:敬老院探望老人,帮助社区清扫卫生、清理垃圾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能切身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有了这些体验,他们就能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公益劳动;还可以在学校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亲手种植花草,了解花草的生长规律,体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艰辛。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锻炼才干。社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比如:参加各种职业体验营等。在职业体验中,孩子会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社会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引导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向家长传递相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在家访时要注意把握好家访的时机和内容,尽量在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时期进行家访,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义工、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方式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引导。[[3]]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机会。通过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劳动技能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以发挥社会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中的引导作用。要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协同努力,共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供保障。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社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在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奋劳动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程豪,李家成.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交叠影响域的立场[J].中国电化教育,2021.

[2]花雨. 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3]谢仁娜依·沙力克. 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家校社协同下的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教研函〔2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