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向杏雨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梓山苑小学,湖南省益阳市,413002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途径。本文首先说明了批判性思维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独立思考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及其对学生今后学习路径所具有的价值。接着,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四种训练方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辩论法,并结合现实话题进行教学策略。这些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深度分析能力的养成,继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引言

在教育重心不断迁移的今天,批判性思维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与评价的技能。这一能力的发展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他们终身学习、迎接未来社会挑战之关键所在。文章将以小学生成长为视角,论述批判性思维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与实践。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重中之重。其原因在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超越字面意义去挖掘作者意图,文本深层含义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对所阅读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评价,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与观点,并不消极地接受。这一能力发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时代来临之际,同学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资料与意见。有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就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对事实和观点进行区分,进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作出明智的抉择。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2.1 通过问题引导法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

问题引导法就是启发,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在这一方式下,教师并不直接提供线索,而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究,分析与理解,并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设问要能覆盖不同层面的思维,由对事实的基本记忆向高阶分析,评估与创造转化。比如教师可从文本细节出发,带领学生去发现和了解文本中人物行为的动因,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去思考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中可能体现出的深层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能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提问,从而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课堂中讨论环节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其学会听取不同意见,并锻炼其根据事实进行合理论证。
2.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化学生的批判性阅读理解

案例分析法又是促进学生批判性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之一。透过精挑细选的文学作品或者真实生活中的事例,老师能够带领学生不只停留于文字的表层,更深入地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确定个案的关键信息、分析角色行为产生的动因与结果、评估不同角色行为与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案例分析不只是为了追求固定的答案,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探究可能的说明,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观点。教师可设置开放性问题如“你觉得这角色选对了没有?”等“假如你就是这故事里的一分子,你该怎么办呢?”等等,指导学生用批评的观点去考察问题。在这一方式下,学生不只是收集、分析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整理、表达想法。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同学分享,同学们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比较中深化对个案的认识。教师在此的作用更是充当了引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要鼓励学生间的交往、反馈并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问题解决。这类教学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又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索知识,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3 采用讨论与辩论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讨论与辩论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举办这类活动,激发了学生深入文本的热情,他们不仅要了解文本的表面意义,而且要寻找更为深刻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比喻。讨论可非正式,也可只是课堂中开放性的谈话,争论比较正式,一般要求学生备课、形成论据、开班前答辩。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可将不同的角色定位到学生身上,也可允许学生用不同视角去考察问题,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学生们将学会怎样合乎逻辑地建构他们的论据、怎样利用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意见,并学会从伙伴们的怀疑中抵御他们的地位。辩论则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立场,能明确而有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学习形式需要学生独立地研究、收集资料和从研究中甄别支持他们意见的依据。辩论过程促使学生仔细听对方论证,在辩驳中表现出批判性分析。讨论与辩论在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口头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要保证讨论始终沿着健康、建设性的轨迹进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表意见、向别人反馈信息的机会。
2.4 结合现实话题,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际应用


把现实生活的主题带入课堂是训练学生把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选一些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例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公平等等,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及解决方法,正合学生实践批判性思考的需要。在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既需要学习搜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又需要学习怎样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及怎样评价各种观点、论点。这类讨论可以训练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其不再满足于仅停留在表层的阐释上,而应该挖掘其背后更为深层的成因与影响。教师可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对上述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中将学会了面对复杂的问题,怎样分清事实与观点,怎样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测试,怎样根据证据作出理性判断。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运用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与辩论及与现实话题相结合等教学策略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价与分析的能力。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几种方式,营造出富有挑战和思考的阅读环境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批判性思维基础,给他们今后的学习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王心怡. 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实践[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 (11): 118-120.

[2]蔡晓云. 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求知导刊, 2023, (2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