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生成  精准课标学生链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1

优化“问题”生成  精准课标学生链接

郭堂宏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中学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要,它规定了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师研课必备,备课必学,教学必尊。四年的“润·享”品质课堂实践证明:“问题”是链接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的关键。

关于《大纲》、《课程标准》通过教材如何落地,我们对应经历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等阶段,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问题”是更能科学地将目标落地的好策略。

首先,“问题”不等同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有任务性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单一要求。其实学习目标较比教学目标而言,已经有了历史性的进步,是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中的重教到现代课堂“学习目标”中的重学的重大转变。但是“学习目标”是教师出示的,具有统一性,学生无法抗拒,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一统接受。是一节课学习的绝对目标。“问题”不等同于“学习目标”,“问题”是学生自学所感所需,是师生凝练的学前思考,是从群众中来的智慧,这种“问题”既是现实性的学习目标,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目标,是双向的达成,是共性的研究方向。

其次,“问题”的生成是学习方式改变的呈现。

“问题”的生成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课前、课内自学,将学不懂、学不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一列举,小组内交流提炼而得,是自学和小组学习的产品,具有现实性、需要性和群众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目标”。

第三,“问题”的生成具有撬动性。

当下,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思维静止,不思、不想有之,启而不想有之,想而不深有之。提炼“问题”的学习方式的出现,打破了刚上课就以听为主的方式,而是立即投入到思考中寻找问题,而且有小组在助推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上课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不动脑、不动手,就跟不上上课的节奏,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问题”意识要比解决问题意识重要得多。“问题”生成了,学生头脑会一直保持思考状态,会很顺利地进入到小组学习中,与组员达成共识,多维分享学习成果。

第四,“问题”是生生、师生共力共向的成果,是教师智慧的呈现。

每个人都可以在组内去讲自己的“问题”,组内的达成可以是每个人“问题”的综合,也可以是聚焦的关键;组与组之间的“问题”生成是组与组之间的补充。老师将组间“问题”一一板书,这时教师的大脑要高速运转,与课程标准中学习要求一一对比,这个提炼过程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呈现,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教师一头肩负着“育人”的目标的赋予,一头肩负着学生现实所需。这种智慧既是责任又是担当。此时教材的赋予与学生所需都聚焦在此时此刻的老师身上,是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的再现。“问题”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一节课学习方式转变的开始。“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问题”意识不仅体现在发现问题上,更体现在发现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上。

我们要从“问题”生成开始,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问题”生成激励学生会学、学会、学好。用“评价”让“问题”生成有根、有花、有果。让“问题”助力“润·享”品质课堂走向成熟。
9f98e9e398b99647782ecce57223b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