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一、个案概述
(一)个案情况
小妍,女,10岁,患有唐氏综合征、智力残疾、先天性心脏病等多重疾病,出生五个多月就被父母遗弃,后被公安送入儿童福利院安置,目前在机构内设特教学校上学(相当于培智学校二年级),教师反馈其存在学习纪律差、自控能力弱、性别意识不强等问题,而后教社联动开展评估,为其提供精准个别化服务。
(二)需求分析
1.增强学习纪律的需求,小妍上课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上课期间会离开座位,经常在课桌抽屉里藏东西,上课期间就偷偷玩抽屉里的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此类情况基本每天会发生。
2.提升自控能力的需求,小妍经常发脾气,抢同学玩具,有时候还会打人(程度较轻,攻击性不大,并非无故打人,一般发生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此类情况基本每周会发生。
3.增强性别意识的需求,小妍经常撩起衣服露肚皮,对于男女意识没什么概念,此类情况基本每周会发生。
二、制定目标
(一)总目标:提升学校适应能力
开展服务前,采用《学校适应评估量表》对其测试,前测105分,其中自理能力17分,人际适应31分,行为适应29分,情绪适应11分,学习适应17。
(二)分目标一:增强学习纪律,强化行为规范
介入策略:①帮助小妍正确认知课堂学习纪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每日小红花奖励形式鼓励小妍认真参与课堂、遵守学习纪律。②改善班级环境,把小妍从后排换至前排,提高课堂参与度。③探讨提高唐宝学习注意力的方法技巧,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妍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热忱。
(三)分目标二:提高自控能力,学会分享社交
介入策略:①帮助小妍认识自我控制的必要性,学会控制情绪和脾气,对情绪行为有正确的认知。②帮助学会分享,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减少冲突发生的原因,源头控制减少抢玩具、打人的行为。③以每周小黄花激励方式鼓励分享、不发脾气、不抢玩具、不打人的表现,修正不良行为,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四)分目标三:增强性别意识,注重隐私保护
介入策略:①帮助小妍正确理解性别及性别角色区分,懂得男女有别。②以每周小蓝花激励方式鼓励小妍不撩衣服、不露肚皮,理解并学会个人身体隐私。③强化性别意识行为,避免踏入误区。
三、实施服务
(一)介入情况
服务从2023年8月起至10月结束,历时两个月,以沟通与交流、行为与规范、学习与纪律、情绪与控制、分享与社交、性别与隐私、性别与保护、自信与成长八个阶段开展八次主题服务,借助绘本阅读等有趣的故事化模式,创新小红花、小黄花、小蓝花三种花奖励机制(简称“三色花”),具体如下:
1.建立信任和关系基础(沟通交流+建立关系)
2.增强行为规范(心理辅导+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小红花激励)
3.增强学习纪律(心理辅导+绘本阅读《大卫上学去》+小红花激励)
4.学会自我控制(心理辅导+绘本阅读《珍妮小霸王》+小红花、小黄花激励)
5.体验分享快乐(心理辅导+绘本阅读《全都是我的》+小红花、小黄花激励)
6.增强性别意识(心理辅导+绘本阅读《我们的身体》+小红花、小黄花、小蓝花激励)
7.增强自我保护(心理辅导+绘本阅读《乳房的故事》+小红花、小黄花、小蓝花激励)
8.提升学校适应(回顾总结+积分兑换+告别展望)
(二)目标达成情况
1.总体学校适应能力有所提升
服务结束后运用《学校适应评估量表》后测113分,其中自理能力19分,人际适应32分,行为适应32分,情绪适应11分,学习适应19,除情绪适应外,各方面都有所增强,总体学校适应能力有所提升。
2.学习纪律和行为规范有一定改善
开展服务前小妍基本每天都会在学校出现一些纪律或行为问题,但现在一周在校5天会有2-3天表现较好,虽然上课还是注意力不太集中,但是她知道上课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上课随意上厕所、离开座位的频次比以前少了,换座位后老师对她的关注更多、她学习的参与度比以前要高,社工与教师共同探讨运用人机交互游戏、音乐律动等她感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手法开展教学的时候,她在课堂活跃度会增强,她自己的抽屉有时候还是会乱,但是社工和老师商定给她安排的小任务(管理教室功能区)她还是愿意整理和管好的,所以改变还是有的。
3.自控能力和社会交往仍需继续探索
服务对象小妍的社交分享欲望较低,玩伴仍然不固定,相对还是比较自我,自控能力比较弱,很多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还是会抢着玩,唯一改变显著的是打人的情况比之前明显好转。分析原因主要还是考虑服务对象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对于情绪行为控制等不能掌控。
4.性别意识有所增强
小妍的性别意识有所增强,懂得了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样的,撩衣服露肚皮的频率相对以前较少,但由于认知受限,还是不太懂什么是隐私保护。
四、总结反思
1.教社联席会议分析,认为服务对象之前存在的学习纪律及行为规范问题、自控能力(不打人)、性别意识等都有所改善,后续继续追踪服务。
2.无论儿童拥有什么样的智力水平、身体状况、容貌,无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服务者都应该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和接纳他们,并能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
3.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充分认识到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要相信儿童的能力、潜质,帮助实现助人自助。
4.服务者要实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远比手法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