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萨丽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设计校园建筑、组织主题活动和文化讲座,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拓展教育内容和手段则注重创新,引入实地考察、数字化资源、虚拟现实等手段,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与社会互动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将共同体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认知。综合运用这些途径,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巩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被视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讨可行的途径和策略。

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任务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庸、大道、仁爱等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是必不可少的。中庸思想强调的是平衡与和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关于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中庸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理解到平衡的重要性,不仅在个人发展中,也在社会关系和国家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大道思想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仁爱思想则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仁爱之道,这对于塑造学生的社交观念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深入挖掘需要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实际解读,使之具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中庸思想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分析在职场、家庭等各个方面如何保持平衡。这样的实际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当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道思想在环保方面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更是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系统规划和精心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或者在景观规划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元素。这样的设计既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他们的文化认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在参与过程中增进共同体意识。例如,组织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更为紧密的共同体网络。举办文化讲座是另一种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专业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从而更加自觉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拓展教育内容和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创新教育内容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求,引入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这样的实地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是创新教育手段的一种重要方式。除了传统的教材和课堂讲解,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资源。例如,建设在线数字图书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论文等资源,满足他们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技术、互动式多媒体等,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更具参与感的学习体验。通过虚拟实景的呈现,学生能够仿佛置身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研究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有助于将传统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保护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其在实践中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四、加强与社会互动

加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共同体融合的必然要求。这一过程旨在通过积极的互动机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融入社会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高校与社会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项目,学生能够直接融入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让他们深刻体验到共同奋斗、互助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校企合作项目也是高校与社会互动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中,使他们在职场中感受和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体验到共同发展、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高校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基地可以与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高校还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将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经验借鉴,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实践。

结语

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从挖掘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内容和手段创新以及社会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有望在高校教育中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更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竹.高校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2):33-37.

[2]金雪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3,(22):123-124.

[3]胡尊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大学,2023,(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