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城市水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付有为

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30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日渐消退。水资源是人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城市化的发展致使城市水环境变得恶劣。城市水环境遭受了污染,如何开展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城市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水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城市水污染,为城市打造良好的水环境,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1.1人口和产业集结

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在于河道两侧存在较多的雨污水、河道淤泥较多,汛期有部分杂物排放至河道内,导致河道内堵塞,水无法流动形成了死水,所以产生了很严重的水污染。再者,道路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过程中的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以及废气,水供给高度集中等问题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些都对水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而我国淡水资源本身就比较短缺,一旦人口和产业集结,就会造成水资源区域性短缺,所以,为了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要制定有效方案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

1.2道路工程建设

道路工程建设行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整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相关数据表明,道路等硬化工程也会致使水环境处于恶化状态,因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也是由于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所致。同时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细节工作,这样也会给防洪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比如:容易发生内涝,这直接危害着内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其切身利益会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城市建设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硬化工程,因为很多工程建设,没有结合周边生态环境去展开施工操作,鉴于此,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1.3土地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也是目前致使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因为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会致使用地紧张矛盾日渐突出。与此同时,城市的地理位置也会对城市河道建设工作带来影响,因为城市建设面积的逐步扩大,导致河道处于一个逐步减小的状态,这样就会致使很多问题的出现。其次,由于土地资源短缺,也会引发各种征地问题,再加上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处于逐渐下降的状态,这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常见问题是诱发水环境恶化,这对于当代人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会产生诸多危害。

1.4水务管理机制缺失

近年来,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开始了解到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质量管理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水务管理机制处于一个缺失状态,这样就会致使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本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就涉及内容较多,我们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来避免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这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实际上,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内容存在着一些问题,再加上新材料使用不当,都会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问题频繁的出现。

2城市水环境治理解决措施探讨

2.1全面推进各流域分区完整排水系统建设工作

(1)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及有关规划,系统梳理雨,污水管网排水分区及汇水范围,理清区域雨污水排水总体走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的目标。

(2)确保污水干管与排水分区的规模匹配。全面开展存量管网监测,普查、排查工作,确定管网联通、污水传输规模、管径等匹配关系,重点复核干管与排水分区的规模匹配情况。对设计规模不足的主干管,采取新增泵站、管道等措施,保证系统规模匹配;对因淤积、破损等问题造成能力不足的管道,采取清淤、打通及修复等措施,保障传输通畅,将管网入渗率控制在以内。

(3)全面覆盖,消除管网系统盲区。推动污水干管一次干管辐射延伸至小区(城中村)支管末端,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查找并补足缺失管段,对仍存在合流、混流的市政管道,进行分流改造;对城中村及工业小区内管网,全面实施正本清源改造,实现全网覆盖、全管畅流。

(4)进一步完善新建管网与存量管网接驳。做好市政新建管道和存量管道的接驳,杜绝雨污管道混接,错接现象,保障新建管道发挥效益。做好正本清源小区(城中村)雨污管出口与市政排水管道的接驳,防止“内分外合、内分外混”。利用原有的沿河截污系统,通过新建调蓄池等措施,改造完善成为初雨截流系统。初雨截流系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旱季控制漏排入河污水,雨季控制初雨面源污染。对已完成雨污分流的片区,消除点截污,杜绝沿河截污系统和市政污水管网系统的交叉串接,避免影响污水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5)推进暗涵整治。针对暗涵整治难题,坚持源头和末端兼治。对暗涵内排口进行追本溯源,在源头开展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工作,完善初雨截流设施,采取控污、清淤措施,杜绝污水经由暗涵直排水体。对有条件的暗涵,逐步推进“复明”。

(6)重点控制城中村、散乱污危企业(场所)等区域初雨水污染。采取外围截流,就地调蓄、分散处理等措施解决城中村、散乱污危企业(场所)等区域的初雨水污染。

2.2切实推进厂网匹配行动

(1)加大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复核水质净化厂处理规模与管网收集能力的匹配性。水质净化厂新建、扩建时,总变化系数K,宜采用2.0,预留初雨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出水主要指标宜达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在充分挖掘现有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对于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截流初雨水,应在厂外新建调蓄池、分散处理设施予以解决。

(2)管控进厂污水,实现水质净化厂“提质增效”。确保市政污水全部进厂处理,在沿河截流系统末端,可考虑增设提升泵站、调蓄池、智能限流阀门等措施,综合考虑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以及初雨水水质水量,控制初雨水入厂规模。通过对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容和污泥深度脱水改造,提高出水标准,挖掘处理潜能,减少污泥量;升级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曝气控制方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3积极推进补水措施及海绵体系建设

(1)开展河道精准生态补水工作。科学确定各水体生态系统维持及水环境改善需水的质、量、时,制定每条河道的最优补水方案,优水优用,精准补水。强化以再生水、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多水源补水体系,积极推进生态补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构建小微水体“串珠成链”的大海绵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结合社区建设需求,积极利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LID及生态景观设施,构建海绵系统;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分类整治,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将小微水体的治理纳入海绵系统构建中,保障长效管理,实现长治久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水环境治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致使人们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而水环境要恶化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哪一方面原因,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这就需要树立节水战略等相关理念并制定科学城市水务规划,也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并规范城市水管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采用新型环境治理方法以及积极实行排污缴费交易,这都是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李艳坤,夏新波.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J].智能城市,2021(16):101-102.

[2] 唐经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措施[J].人民黄河,2021(S1):83-84.

[3] 胡金慧.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及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1(0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