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高凤云

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弊端日益暴露,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当前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了改革,新版教材对历史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需要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即知行合一理念,通过设计情境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历史课堂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情境教学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推动历史新课程不断地发展,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十分契合。文章就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文化认同,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传承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教师实践经验,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多种策略。一是解读历史事件中的家国情怀。二是挖掘名人故事中的家国情怀。三是弘扬文化遗存中的家国情怀。四是展现乡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和学校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深入感悟中国历史中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基于客观学情厚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素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国情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家国同构的思想,每个国民的生命体验都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的精神眷念、对历史传统的认同依恋、对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对家国民族的使命背负。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史。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时,笔者播放了一段爱国演讲视频,将这段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观看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联系到现在个别学生的崇洋思想,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部分高中生存在的崇洋媚外的行为”。基于演讲视频内容,学生的发言辩证客观,能比较冷静成熟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同学们的冷静思考笔者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国际形势。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一个观念: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一种社会制度的健全是需要过程的,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中。学会辩证看待中国历史的得与失。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中国历史除了要有一种温情外,还应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了解国情。历史是复杂的,我们以汉高祖刘邦采取的地方治理方式——郡国并行制为例。传统史观认为汉高祖刘邦错误地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故而再度恢复分封制,进而导致诸侯做大,最终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制度放在历史大视野中,会发现其创设也具有相对合理性。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下,刘邦分封诸侯是仔细考察当时情势,从汉初的国情出发的趋利避害之举。通过对郡国并行制的分析,探究中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了解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看待现实问题时要从客观国情出发,进行审慎、思辨、全面地思考。

2活动课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课设计实施策略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普遍融入,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因此,活动课设计实施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地位。本次活动课设计实施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欣赏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3D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在动画中熟悉这幅画作。第二环节围绕画作做游戏。如选定几个典型的、与活动目标相一致的、能代表“盛世”和“忧思”的场景或实物,将关键词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来一场“帮卡片找家”的游戏。每找到一个场景或实物,就让学生讨论这个场景的寓意,教师以史料等作为辅助适当引导,突出活动课的主题。第三环节从艺术角度欣赏画作。这一环节主要是以教师选取几个场景做点评为主。以《清明上河图》中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城门楼为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城门楼分隔了城里和城外,通过城门楼可以把人物活动分隔开。画作在构思上也非常巧妙。城楼刻画得非常精细,树木向两边扩展,为了让观赏者的目光不游离于画面外,特别安排了一支驼队正在走出城门,首驼已探出城门多半个身子,而尾驼仍在城内,这像是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第四环节针对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在课程末尾以留彩蛋的形式开展。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动机作阐述,指出“画家张择端的创作动因是出于对朝廷社稷的牵挂,对当时社会的隐忧,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宋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军事防卫。当然,除此之外,这幅画作所描绘、蕴藏的事物,好像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千头万绪,洋洋大观,尺幅图画如同大千世界,常看常新,比如……”。“比如”后面的内容即教师留给学生的彩蛋,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体验传统非遗文化,构建学生文化自信

在寻访历史古迹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需要探索文化“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有研究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唐朝的强盛王朝,其中瓷器在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青瓷。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早在2009年9月就被正式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人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还有景德镇作为“瓷都”,在现代仍然发挥着烧制瓷器和传播瓷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校可以安排“陶瓷制作”手工体验,加强学生对瓷器文化的了解,烧制技艺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感悟。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地区开展“陶瓷制作体验”,是比较好的实践扩展活动。学校要让学生对家乡、对文化、对历史有热爱有热情,就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当地教育部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场地和渠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教育资金投人支持和全社会层面的普遍关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

结语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它需要以历史学科教学为支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校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深入感悟中国历史中的家国情怀。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和综合素养。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将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外,借助乡土资源、博物馆考察、文化艺术节等途径,可以充分体现乡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乡土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8.

[3]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