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邓友平

惠州市协力交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516008)

摘要: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若要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并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就必须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以提高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为目的,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中对原材料、施工环境、结构部位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

1.原材料

(1)砂率。砂率会影响混凝土中孔隙分布情况,砂率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砂率偏高时,水泥浆对拌和物的包裹效果较差,可能导致局部包裹不到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硬化后孔隙数量增加,难以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砂率偏低时,水泥浆数量较多,细骨料数量偏少,易出现水泥浆难以有效包裹粗集料的情况,加大混凝土的振捣难度,存在局部振捣不密实问题。

(2)水灰比。水灰比作为混凝土设计中的重点指标,必须具有合理性。水灰比偏高时,混凝土的粉料用量相对不足,多余的水分会大量聚积在空洞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外部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水分开始蒸发,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多空洞,影响整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水灰比偏低时,混凝土偏黏稠,不利于顺利浇筑、振捣,粉料用量偏多导致开裂概率增加。

(3)强度。强度会对混凝土的应用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适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有效地规避突发荷载或其他因素引发的质量问题。应遵循适中原则提高强度,过度增加强度会加大材料投入量,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

2.环境

所谓环境,是指混凝土配制区的空间条件和湿度条件。如果在高风温环境中配制混凝土,其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高温和大风天气容易增加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变形或裂缝。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用水量。在低温、低温环境下配制混凝土,其水化速度明显降低,不利于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抗冻、抗裂性能明显减弱。为了防止这些不良情况的发生,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灰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粉煤灰外加剂,使水化热受到混凝土早期硬化的限制,最终降低混凝土后期硬化引起收缩变形的概率。

3.结构部位

建筑工程的柱、板、梁不仅用途不同,而且所处的部位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对其进行构建时不能使用强度完全相同的混凝土。一般来说,楼板、支撑梁的强度要弱于柱。对于桥梁工程来说,其构件不仅包括桥台还包括桥墩,而这两者的性质也明显不同,因此需要使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为了降低水灰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既要考虑到水泥强度等级(一般为1.5~2倍),也要选择连续粒级石子与级配较好的中粗砂,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强度,从而保证建筑、桥梁等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策略

1.设计作业科学化

建筑工程建设成本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无法避免,具体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这一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内容的探讨,从而使具体实际设计作业能够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在具体设计作业开展前,设计人员需要明确该项工作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科学工作,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一方面要坚持具体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质量,实现设计科学化。

2.科学应用设计标准

缺少完善标准的设计,设计人员未合理应用现有的规程和标准,这势必会导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开展设计作业时,如果标准出现差异,或对设计方案合理性提出了异议,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应用设计标准,适当调整,将设计标准控制在合理范围。在缺少标准背景下,设计人员需要查找相关资料,以相似工程案例为标准,初步开展试验,在保证试验结果可以满足应用基础上,依据实际建筑工程情况,重新修整方案,为混凝土的应用奠定基础。

3.强化试验指导作用

凝土配合比设计期间,若环境因素、各项原材料都处于可控状态,要强化试验指导作用,应当尽量简化试验流程,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凝土配合比设计效率,保证设计合理。若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过长,外界环境因素大,或者在实际作业时,添加了新型材料,需要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基础上,适当调整。特别是在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时,必须以负责态度给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方案。日常作业开展期间,工作人员要做好数据统计,以及相应的研究工作,以大数据为基础,得到最终结论,发挥结论的指导作用,这是保护最终设计科学合理的一项关键措施。

4.掌握不同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开展前,要先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明确建筑工程强度、结构构件尺寸、钢筋间距等各项信息,将这一内容作为依据,选择水泥类型,明确石子粒径等各项参数。混凝土设计人员要对混凝土施工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确定,并且要具有设计特种混凝土经验,保证最终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设计人员开展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掌握特种型混凝土施工要求,明确混凝土初凝时间、塌落度等各项内容,再确定最终配合比,然后通过试验方式,针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实际试配期间,应当在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粉煤灰用量,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性能。再例如,针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期间,要将重点放在这一类型混凝土抵抗收缩、流动性等方面,开展调配试验时,应当从外加剂、石子粒径等方面入手,通过调配,确保最终配制的混凝土性能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总而言之,不同类型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技术要求也会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工作经验,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保证混凝土性能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

5.做好混凝土生产控制

(1)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做好质量检验作业,一旦发现原材料实际质量与要求存在差异,要重新开展配合比试验,若未进行验证调整直接应用,势必会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影响建筑工程最终质量。可见,混凝土生产时,需要结合砂石料含水率情况,调整用水量,避免因为未及时调整含水率,致使混凝土内水胶比发生重大改变,影响混凝土性能与应用。(2)注意检测混凝土内氯离子、外加剂、砂含量,以免由于氯离子含量超标,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钢筋发生腐蚀。开展混凝土施工作业时,要控制好加入混凝土内水量,不得私自加水,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能够达到建筑工程建设要求,降低成本投入。

6.适当调整设计方案

依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设计方案是降低施工技术、环境因素负面影响的一项主要措施,尽量减小试验获取的数据与具体应用数据间差异。具体调整期间,要依据不同材料在试验环境和现实施工条件间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主要调整内容包括粗集料、砂率、细集料等各项内容,特别是施工材料内的含水量各项数据发生改变时,要依据不同试验结果,调整掺配比,确保设计合理,符合建筑工程的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平,陈旭,李凯,等.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及力学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8):73-74.

[2]孔祥峰.浅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及质量控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81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