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传统的强度折减法对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同一折减系数,但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边坡失稳时发挥的作用不同,采用同一折减系数不能反映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各自的安全储备,因此,本文采用双折减系数法对单面和双面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的单面和双面边坡的安全系数均稍大于传统等比例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采用双折减系数法进行单面和双面边坡稳定性是可行且更加合理的。
关键词:单面边坡;双面边坡;双折减系数法;塑性区贯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pplic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Single and Double Slopes
Zhang Ying
Yingsha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project, Anhui, Fuyang 236200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uses the same reduction coefficient for cohesive force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but the cohesive force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play different roles when the slope is unstable. The friction angles have respective safety reserves.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double redu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single-sided and double-sided slo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factors of the single-sided and double-sided slopes calculated by the double reduction factor method are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safety factors calculated by the traditional equal-scale reduction method.It is feasible and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he double redu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tability of single-sided and double-sided slopes.
Key words:Single-sided slope; Double-sided slope; Double reduction factor method; Plastic zone penetration
1引言
传统强度折减法对岩土材料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进行等比例折减,但c和在岩土结构失稳过程中的衰减速度以及衰减程度并不相同,采用同一折减系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出c和各自的安全储备。针对以上问题,唐芬[1]首先提出对c和单独进行折减的双折减系数法,并从物理和力学机制出发提出了配套的折减机制,并用双强度折减参数的均值来表示安全系数;袁维[2]通过数据拟合来确定c-tan关系曲线,并用最短折减路径来定义安全系数;白冰[3]提出“参照边坡”的观点来计算安全系数;薛海斌[4]从岩土材料的软化特性出发,提出双折减参数的配套折减关系,并用强度参数对抗滑力的贡献为权重来计算安全系数;朱彦鹏[5]从理论上完善了唐芬的折减机制,并从强度储备面积出发提出了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目前学者们多采用传统等比例强度折减法对单面边坡进行研究,针对双折减系数法和双面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采用等比例折减法和双折减系数法对单面和双面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计算理论与方法
2.1等比例折减法
等比例强度折减法把边坡现状抗剪强度参数(c、)等比例折减k倍,然后用折减之后的边坡抗剪强度参数(c1、1)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1)
定义使边坡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对边坡抗剪强度参数(c、)的折减程度k为安全系数。
2.2双折减系数法
2.2.1双折减参数配套折减机制
双折减的关键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粘聚力
和内摩擦角进行非等比例折减,为此,唐芬[1]提出了折减比的概念,即,其中为共同折减过程中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为共同折减过程中粘聚力的折减系数,双折减法始终围绕折减比来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保持粘聚力不变,只折减内摩擦角直到边坡破坏得到
(2)保持内摩擦角不变,只折减粘聚力直到边坡破坏得到
(3)折减比
(4)当对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同时进行折减时,始终保持直到边坡失稳,从而得到两个安全系数和。
2.2.2安全系数的确定
当采用双折减法算出边坡失稳时,很自然得到两个安全系数和,但人们习惯用一个安全系数来定义边坡的安全裕度,所以怎么定义最终安全系数成了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于此,唐芬[1]提出,此种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遭到的质疑也很多,因为这只是人为定义,没有理论解释;袁维[2]提出最终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但此公式是通过数据拟合得出的,并没有理论推导;朱彦鹏[5]基于强度储备面积提出最终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并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推导。本文选用来计算最终安全系数。
2.3边坡失稳判据
边坡失稳判据主要有:(1)计算不收敛判据;(2)位移突变判据;(3)塑性区贯通判据。本文基于塑性区贯通判据对单双面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3算例分析
3.1单面边坡算例
单面边坡尺寸及有限元网格划分分别如图1、2所示,强度准则选取Mohr-Coulomb准则,具体材料参数见表1。
图1单面边坡模型尺寸 | 图2有限元计算模型 |
表1单面边坡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弹性模量 E/GPa | 密度 /(kg·m-3) | 泊松比 | 内摩擦角 (°) | 粘聚力 c(kPa) |
0.1 | 2000 | 0.3 | 17 | 42 |
3.1.1等比例折减结果分析
图3为等比例折减法计算出的单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岩土材料在不断软化,塑性区从边坡最薄弱的地方慢慢开展直至贯通。当k =1.1时,塑性区产生于坡脚附近的区域,随着k的不断增大,塑性区在慢慢向坡顶扩展;当k =1.25时,塑性区延伸到坡顶,边坡产生了贯通坡顶和坡脚的滑裂带。
k =1.1 | k =1.25 |
图3等比折减下的单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 |
3.1.2双折减系数法结果分析
依据2.2节中叙述的双折减系数法计算过程得SRF=1.8,SRFc=1.42,则折减比K=SRF/SRFc=1.8/1.42=1.27,按照折减比K=1.27对c和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减得边坡临界失稳时的SRF1=1.45,SRF2=1.14,则最终安全系数为。
图4为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的单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和等比例折减边坡的破坏过程类似,当折减系数较小时,在边坡坡脚处产生部分塑性区,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岩土材料在不断软化,塑性区在慢慢向坡顶扩展,当F=1.286时,塑性区延伸到坡顶,边坡产生了贯通坡顶和坡脚的滑裂带。
k =1.15 | k =1.286 |
图4双折减下的单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 |
图3和图4对比来看,边坡失稳时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滑裂面位置一致,但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的边坡塑性区较为发散。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为1.286稍大于等比例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1.25。
3.2双面边坡算例
双面边坡尺寸及有限元网格划分分别如图5、6所示,强度准则选取Mohr-Coulomb准则,具体材料参数见表2。
图5双面边坡模型尺寸 | 图6有限元计算模型 |
表2双面边坡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弹性模量 E/GPa | 密度 /(kg·m-3) | 泊松比 | 内摩擦角 (°) | 粘聚力 c(kPa) |
0.1 | 2000 | 0.3 | 20 | 48 |
3.2.1等比例折减结果分析
图7为等比例折减法计算出的双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岩土材料在不断软化,塑性区从双面边坡的两个坡脚处产生,然后不断向坡顶扩展。当k =1.25时,塑性区延伸到坡顶,边坡产生了贯通坡顶和坡脚的滑裂带。
k =1.1 | k =1.15 |
图7等比折减下的双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 |
3.2.2双折减系数法结果分析
依据2.2节中叙述的双折减系数法计算过程得SRF=1.35,SRFc=1.23,则折减比K=SRF/SRFc=1.35/1.23=1.1,按照折减比K=1.1对c和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减得边坡临界失稳时的SRF1=1.23,SRF2=1.12,则最终安全系数为。
图8为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的双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和等比例折减边坡的破坏过程类似,当折减系数较小时,在边坡坡脚处产生部分塑性区,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岩土材料在不断软化,塑性区在慢慢向坡顶扩展,当F=1.17时,塑性区延伸到坡顶,边坡产生了贯通坡顶和坡脚的滑裂带。
k =1.1 | k =1.17 |
图8双折减下的双面边坡塑性区分布图 |
图7和图8对比来看,边坡失稳时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滑裂面位置一致,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为1.17稍大于等比例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1.15。
4结论
(1)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出的单面和双面边坡的安全系数与传统等比例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接近,但前者在单面和双面边坡中均大于后者,说明传统等比例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边坡安全储备较为保守。
(2)双折减系数法作为一种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可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类似边坡的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唐芬,郑颖人.边坡稳定安全储备的双折减系数推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95-100.
[2]袁维,李小春,王伟,白冰,王奇智,陈祥军.一种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37(08):2222-2230.
[3]白冰,袁维,石露,李君,李小春.一种双折减法与经典强度折减法的关系[J].岩土力学,2015,36(05):1275-1281.
[4]薛海斌,党发宁,尹小涛,杨超,严飞.边坡强度参数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S2):4005-4012.
[5]朱彦鹏,杨晓宇,马孝瑞,杨校辉,叶帅华.边坡稳定性分析双折减法的几个问题[J].岩土力学,2018,39(01):331-338+348.
[6]戴妙林,李强伟,刘晓青,屈佳乐,马永志.基于突变理论的边坡安全系数自动搜索方法及应用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04):117-122.
[7]凌复华.突变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8]NB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9]刘晶波,吕彦东.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8(03):55-64.
[10]杜修力,赵密.基于黏弹性边界的拱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006(09):1063-1069.
[11]陈倩倩,田威,陈鹏冲.基于突变理论的边坡失稳判据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02):30-34.
[12]白向华. 基于数值分析法的岩质边坡开挖应力状态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1):137-139.
[13]于立宏,郑亚臣,范文进,韩立军,张怀芝. 去学水电站色丛组库岸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 2019(06):192-195.
[14]孙红亮,罗浩. 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蓄水稳定性复核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9):57-61.
[15]张海生,高海静. 库区斜坡水位变动响应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