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3

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苏婷婷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1121)

摘 要:新中国外交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总书记先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外交理念,为稳定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和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中国国际塑造力也不断提升。新时代中国持续提升塑造力,需要持续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外交;国际塑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1]这是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到“国际塑造力”。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历程,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的进程,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过程。回顾思考十年来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更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险挑战。

一、新中国外交是新时代国际塑造力提升的历史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重大贡献”、邓小平“和平与发展”以及世纪之交江泽民“和而不同”到胡锦涛“和谐世界”等思想,创造性地丰富了我国外交思想理论宝库,不断指导我国外交取得新成就,为新时代外交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塑造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 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运用

毛泽东以其宽广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思想指导下,我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逐步建立中国国际影响力。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作为国际间各国交流的基本准则;1957年毛泽东在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指出:中国主张和平与发展,如中印西藏问题、中缅华侨问题等都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为人类和平共处做贡献;1974年,毛泽东适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认为中国应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多边平台来增强中国国际塑造力。[2]

  1. 邓小平外交思想及其实践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主题。这一论断这是对毛泽东“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继承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主题。第一,增强综合国力,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邓小平指出,我国要增强综合国力,以实力为保障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第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交流结合起来开展和平外交。第三,建立国际新秩序。我国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在和平外交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外交关系。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思想不仅指导中国外交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而且对新时期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中国国际塑造力均有重大意义。

  1. 世纪之交外交思想及其发展

在世纪之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强调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提出和而不同思想。[3]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上,他呼吁各国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他进一步提出“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强化对外开放的深度,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胡锦涛在继承老一辈领导人外交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这是立足国际新形势,在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在要求。这一思想科学把握了经济全球化下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提出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和谐世界的目标,扩大了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思想在立足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为新时代以来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塑造力提供了中国智慧。

二、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明确了我国的历史使命,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为新时代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塑造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2013年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全球治理方案,十年来,该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带领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塑造力。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重要的国际理念创新。理念所强调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国际理念做出重大贡献。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行为准则。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范围扩大,国际安全、气候问题、网络安全等威胁人类发展的问题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应坚持共同发展方向,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为应对全球性危机凝聚共识,努力打造责任共同体。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则。各国应坚持责任意识,积极作为,推动各国之间安全对话与磋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外交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制度、文明的更迭换代,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发展利益、共同享有权力、共同承担责任,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贡献。

  1.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致力于以中国梦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4]为推动中国开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第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战略。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紧密围绕该倡议开展国家整体规划,不断推动地域性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繁荣发展。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全方位沟通合作的纽带。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将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区联同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间腹地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断推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发展目标。为深入开展周边国家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 提出“三大倡议”,发挥引领时代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成果。[5]第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作用下,俄乌冲突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南北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全球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走出困境的核心问题。我国适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打破全球赤字局面、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第二,全球安全倡议所包含的六个坚持,明确了推进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和全球安全领域的合作方向,为破解全球性安全难题提供了理念支持。第三,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各国在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之间都应相互尊重。无论面对何种国际环境,我国仍坚定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立场,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加强文明互鉴,树立符合人类发展的文明观和价值观。“三大倡议”不仅为打造包容开放、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也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塑造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提升的实践历程

  1. 确保政治安全,维护国际秩序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以来,我国积极主张以对话解决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今年3月10日,中国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在劝和促谈方面取得特有成就。在全球安全框架下,中国统筹维护各个领域安全,在全球性问题上贡献诸多中国智慧。[6]2021年中国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和落实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致力于维护国际政治安全和秩序,履行了我国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郑重承诺,许多中国方案逐渐成为国际共识,新时代中国国际塑造力得到显著提高。

  1.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开展全球贸易

中国始终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自2006年开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交流,贸易总额近10万亿美元。当前中国坚持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不断开展全球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通过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方式带动他国经济发展,提高其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我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各类重大国际会议,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全方位、多层次形成和发挥了中国国际塑造力。

  1. 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塑造力显著提高,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改革,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支持欧盟在大国间发挥协调作用,促进中欧友好交流,坚持开展“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方案,助力亚欧非携手共进、深入合作,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大国担当。在乌克兰立场问题上,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实现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中国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新冠疫情、绿色发展等方面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治理方案,不仅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塑造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塑造力的现实思考

  1. 落实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在过去十年实践中,中国国际塑造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我国仍需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塑造力,中国需要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创新引领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创新力。第二,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立自强。[7]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塑造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1.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塑造力,中国需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国更应加强与他国合作,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一,建立新型信任关系,加强国际合作。第二,探寻新型合作模式,开展和平外交。第三,树立新型发展理念,反对霸权主义。第四,打造新型互动机制,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与协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访问俄国,不仅顺利解决了中俄历史遗留问题,还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政治信任度。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多边框架进行多领域双边合作,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要继续立足自身新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塑造力,为稳定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1.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

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塑造力,中国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关系,努力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稳步健康发展,深化全球治理水平。[8]第一,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应抓好国内国际双市场,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维护全球化发展的同时,抵御逆全球化现象的冲击。第二,需要发挥大国责任作用,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中提供中国力量。第三,要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维护最广大国家的共同利益,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塑造力。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始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冷战思维,始终支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9]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合作的世界,为此我们更应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提升中国国际塑造力,以中国方案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创建人类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10,25.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宫力.当代中国外交的探索与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05):245.

苏婷婷(2000—),女,汉族,浙江温州市人,学生,研究生在读,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10,25.

[2] 毛泽东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李志永.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国际定位[J].太平洋学报,2020,28(04):1-13.DOI:10.14015/j.cnki.1004-8049.2020.04.001.

[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2022-04-22(001).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4159.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 宫力.当代中国外交的探索与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05):245.

[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