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我国各省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张梦杰 [1]

(西北工业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西安710072)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我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继续强调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而区域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水平,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影响区域经济产出、收入分配等方面。加快推进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对2000-2020年各省产业结构变化和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GDP;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2000-2020年各省产业结构变化

(1)2000-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变化

如图1所示,2000-2020年间,我国GDP真实产值由97209.3675亿元增加到1012415.02亿元,增加了1041.48%,年增长率达49.59%。

图1  2000-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图2  2000-2020年间各省份生产总值增幅情况

如图2,2000-2020年间,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逐渐上升趋势。就各省GDP产值而言,2000年-2020年间全国各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均有大幅的提升,增幅均在421%之上。

(2)2000-2020年各省三产业的增幅情况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除生产总值外,各省市的三大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1年间,内蒙古的第二产业增加了将七倍多,第三产业增长率达274.34%,均为各省市的最高增幅,第一产业产值增幅较大的省份有青海﹑黑龙江、贵州、陕西、云南。第二产业产值增幅较大的省市除西藏外,还有宁夏、重庆、江西以及陕西等,均达1300%以上。除江西之外,都位于西部地区。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天津的增幅较低。第三产业产值增幅较大的省市除贵州省外,北京、宁夏、陕西、安徽增幅也比较大。

(3)2000-2020年各省产业结构变化

如图3,2000-2020年,第一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产业产值结构,除江西、重庆、西藏的占比有所下降之外,其他省市的产值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以北京、河北、辽宁和和龙江为例,均在10%以上。而安徽、湖南、陕西等地的第二产业产值增幅不大。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均有所上升。

2000年2020

图3 2000-2020年间我国各省域产业结构变化

、中国各省级区域产业结构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3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绝大多数省(市、区)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

12图4 2020年三产结构占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二、三产业)

目前,我国不同省(市、区)之间三产结构占比差距较大。从第一产业占比来看,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中,第一产业占比超过14%的省(市、区)有6个,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分别是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的6个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均位于东部发达地区。

从第二产业占比来看,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中,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的有10个,主要分布在中部,依次是:陕西、山西、福建、安徽、江西、江苏、河南、浙江、宁夏、西藏。第二产业占比低的省(市、区)有两类,一类是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的省市,主要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另一类是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的省份,如海南。

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中,三产占比超过60%的省(市、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已基本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北京、上海等东部区域,具备信息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优势,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

四、建议

(1)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国各省级区域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但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中西部大部分省份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偏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2产业升级模式区域比较优势结合更紧密

我国各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因此,各地将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产业升级模式。东部地区经济基础条件好,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以突破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中部地区尽管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总量仍比较小。因此,中部地区将继续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吸引东部地区技术及管理经验,通过整合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对传统重工业进行转换升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积累发展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詹新字,甘凌.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波动平稳化[J].经济评论,2013:97-107.

[2]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01):46-49.

[3]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08(11):4-8.

[4]石雅.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6):53-54

[5]张梦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20(14):166-167.

[6]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1]张梦杰(1997-),女,河南西华人,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