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范伍军

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能牢固地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会对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而对于众多的学科来说,作为基本学科之一的数学,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这一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及相应能力的形成过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导语:作为小学教学中知识传授的主体的应用题教学方面,其对于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这一类型化的教学过程,则需注意其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以下将从正确的审题方法,恰当的解题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训练这三个具体的方面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能力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模块化分类有:计算、数论、几何、计数、组合、行程、应用题。而其中的应用题模块,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及训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这样的受教育群体,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并不会对题目做出深入的分析,只会从表面上去理解题目,只能在自己模糊的尚未验证的理解之上,运用在书本上或是在课堂上所写的死板公式进行相应的照搬照套。或许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一个与标准答案相同的数字就是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对于其中的很多学生,即便在题目解答之后,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检验。而这,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环境下,仿佛也已成为一大趋势。而要做到在真正程度上去做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就对于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对之前所说的学习盲区的纠正。需要去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题意,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这道题是在讲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不同题目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相应的答案。而具体的实践过程及方法则有如下几点。
  一、正确的审题方法
  对于一道应用题来说,其难易程度并不是由数据的多少觉得的,大多是由应用题的结构叙述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应用题所采用的叙述语言多为书面用语,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解答题目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弄清楚题目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题。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去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到底讲的是什么,题目的所讲述的事件过程是怎样的。要清楚的知道哪些部分是条件,哪些部分是问题,哪些部分是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条件,哪些部分是我们可以间接获取的条件。不仅要去阅读,还要根据所理解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线段图等辅助工具,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具体的表现出来,将题目变的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已知有A,B两个地区,A地区有20只羊,B地区的羊是A地区的5倍,那么A地区和B地区总共有多少只羊。在这道具体的题目中,首先我们就要清楚的是其主要叙述的问题情景是什么,然后应用题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题目中去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直接信息或是间接的信息。然后,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自己的问题结构。而在这道具体的应用题中,总共的羊的数量就是A地区的与B地区的总的数量,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解决的就是在A地区和B地区中分别有多少的羊。而在题目中,我们已经知道了,A地区的数量,所以归根到底就是要求的B地区的羊的数量。所以,我们就将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了最后的一个简单问题。所以通过这种应用题的求解,我们就会归纳出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对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去进行不断的转化,以此来求的我们所需要的答案。。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审题方法的学习也就是对这一类题目学习。
  二、恰当的解题过程
  简单的应用题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解题过程和步骤去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尤其是在解答过程和检验过程。
  对于一道应用题来说,是否解答的正确,学生要能够从中进行自我的评价,对的部分要加强,不对的部分要改正,这不仅是解答的过程,更是一种推理和论证的过程。计算的过程只是“如何解答”的过程,而推理和论证则是“为什么这样做”的过程。很多的小学生在转换条件方面上有所欠缺,又因为其年龄和经验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检验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发现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
  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的试卷里往往只会在应用题的最后写出一个最终数字的结果,而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却没有一点分析。是的,在应试教育这样的环境下答案很重要,但是对于应用题这类题目及能力训练本身来说,过程也显得更加重要。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训练
  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文化。所以对于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与结合,也对学生相应能力作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也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一方面要求应用题素材的选择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还要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在注重在实际的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更多实际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的应用题的设计需要更加的具有现实性,更加的和生活中的情节相切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简单的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总的角度上来说,数学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生活需要而引出的教育。所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则是这类问题的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在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数学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的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因为考试而教学或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对于基础知识本身而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则变为学习的根本。而对于能力训练本身而言,训练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变为训练的根本立足点。而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应用题的教学不可忽视,而在应用题的教授过程中,以上三点即是:正确的审题方法,恰当的解题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训练则又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崔利萍.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3)
  [2]沈正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89)
  [3]孙荣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思[J].学苑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