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1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部小切口与单孔式胸腔镜手术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的手术中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单操作孔胸腔镜进行操作。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差异,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胸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胸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单孔式胸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部小切口;单孔式胸腔镜手术;心胸外科手术;术后康复
心胸外科手术一直是医学领域的前沿,其治疗的疾病涉及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传统的心胸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手术的创伤和痛苦,也延长了康复期。胸部小切口和单孔式胸腔镜手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胸部小切口手术,即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小手术创伤。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康复期缩短,同时具有更为美观的外观效果。胸部小切口手术在心胸外科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单孔式胸腔镜手术是胸腔镜技术的一种进阶形式,通过单一的小孔径进行手术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的侵袭性。该技术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为精细的操作,使得心胸外科手术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6岁至65岁,平均年龄(56.43±3.09)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7岁至65岁,平均年龄(57.93±2.86)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的手术中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手术操作要求患者取侧卧位,切口位于患者腋下第4肋间,长度约为6~7cm。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以适度延长切口,但切口长度不宜超过10cm。手术刀沿着患者前锯肌间隙进行逐层切开,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小撑开器的辅助,缓慢撑开切口。如果腋下小切口影响手术视野,医生可能会采用胸腔镜进行辅助操作,通过在患者腋中后线上的第7或第8肋间隙插入胸腔镜。医生会利用特殊的长器械在胸腔内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常规的关胸操作。在观察组的手术过程中,患者采用了单操作孔胸腔镜进行操作[2]。在患者麻醉并建立气道供氧后,患者取侧位,医生在患者腋中线与第7肋交点处开孔插入胸腔镜。此外,在第3肋和腋中线、腋前线交界区再开一个3cm大小的孔,并插入手术所需的器械进行操作。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单一操作通道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微创性和美容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差异,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胸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胸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差异
分组 | 平均住院时间(d) | 平均带胸管时间(d) | 手术时间(min) | 手术切口(cm) | 术中出血量(mL) |
对照组(n=28) | 9.43±2.54 | 3.89±1.98 | 56.46±11.76 | 8.46±0.65 | 30.98±11.47 |
观察组(n=28) | 6.76±1.65 | 3.03±0.76 | 35.65±9.91 | 5.39±0.91 | 15.98±8.61 |
t | 4.665 | 2.146 | 7.160 | 14.526 | 5.53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胸外科手术在治疗心脏和胸腔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心胸外科手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然而,传统的心胸外科手术方式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较大的切口、术后疼痛、恢复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更先进、更创新的手术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心胸外科手术作为治疗心脏和胸腔疾病的主要手段,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的演变。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学理念的变革推动了手术的不断进步。心胸外科手术在心脏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肺部手术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得患者能够更早地重返正常生活,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尽管传统的心胸外科手术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创伤性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仍然不可忽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使得寻找一种更为微创、患者友好的手术方式成为当前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一背景下,胸部小切口和单孔式胸腔镜手术应运而生。这些新型手术方式通过减小手术切口、采用先进的内窥镜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温和和微创的治疗选择。其应用背景涵盖了各类心脏和胸腔疾病,为患者带来了更少的痛苦、更短的康复时间和更好的术后效果
[4]。
胸部小切口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尽可能减小患者胸部的外科切口,以达到减轻手术创伤的目的。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胸部小切口手术依托先进的内窥镜和显微镜技术,通过更小、更精细的切口完成手术,为患者提供更为温和的治疗选择。胸部小切口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起初,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胸腔手术,如胸腔积液的引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胸部小切口手术逐渐应用于更为复杂的心脏和胸腔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等。其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医学技术的日益精湛,也证明了胸部小切口手术在心胸外科领域的可行性和前景。胸部小切口手术在心胸外科领域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在心脏手术中,通过胸部小切口可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实现对心脏血管的微创修复[5]。在胸腔手术中,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手术也可以通过胸部小切口进行,从而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苦和康复负担。胸部小切口手术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是减小了手术创伤,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其次,美观效果更佳,患者不仅在术后感受到更小的疼痛,也更加满意手术后的外观。然而,胸部小切口手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手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外科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且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心胸外科手术。
单孔式胸腔镜手术是胸部微创手术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仅有一个切口完成整个手术过程。这一技术的原理是将所有手术器械和内窥镜通过同一个小孔引入胸腔,以减小切口数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创伤。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外科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单一通道完成复杂的心胸外科手术。单孔式胸腔镜手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6]。在心脏和胸腔手术中,单孔式胸腔镜手术被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肺叶切除等多个方面。患者在术后常常体验到更小的伤口、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快的康复过程。相较于传统胸腔镜手术,单孔式胸腔镜手术在创伤度和美容效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也需要正视其技术上的挑战和操作上的复杂性。本节将全面探讨单孔式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异同,深入挖掘其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单孔式胸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瑛.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心胸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4):2555-2558.
[2]刘宏梅.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223-224.
[3]刘文蓉,王晓东,于松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心胸手术围术期镇痛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09):165-168.
[4]李培艺,魏蔚.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12):988-993.
[5]刘伟.血凝酶在心胸外科手术中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3):110-111.
[6]杨磊,王玉杰.无损伤橡皮蚊式钳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