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李栋  杨涛*通讯作者

榆林市星元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1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3例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组间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改善其腰椎功能并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病变,病因主要在于腰椎退行性改变,长期挤压脊神经根可引起下肢麻木以及明显的腰痛症状,可对患者的腰椎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当前在该疾病的治疗中药物及手术疗法均有广泛应用,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改善和控制病情,但少数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获得理想的疗效。开放性手术虽然有良好的效果,但创伤性大且并发症风险较高[1]。近年来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因切口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会有确切的效果。本次选取127例患者在分组后开展不同手术疗法,旨在为患者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21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3例患者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6~68岁(53.52±2.75)岁,病程6个月~7年(3.22±1.24)年,观察组的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7~65岁(53.49±2.66)岁,病程6个月~8年(3.27±1.31)年,一般资料比较显示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常规铺巾和全身麻醉后于腰正中处作切口,在椎板下分离患侧椎旁肌,在上椎板的下缘处开窗并将黄韧带上缘充分显露出来,切除部分黄韧带组织后促使硬脑膜、神经根得到暴露,将髓核摘除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常规铺巾和局部麻醉后确定穿刺点,选择18G穿刺针经穿刺点进针,基于X线扫描确认穿刺针进入小关节突后,再更换为22G穿刺针进入到责任节段椎间盘后通过造影观察对比剂的分布和流向,撤出穿刺针后更换为导丝并在上关节突肩部固定。于穿刺点周围作切口,长度在10cm左右,沿着导丝路径置入套管使其达到硬膜外间隙位置,插入椎间孔镜并沿导针置入扩张设备,冲洗液选用生理盐水,将髓核摘除,并热凝处理纤维环裂隙内炎性组织,做好神经根的保护,无异常即可缝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组间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

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量表共50分,总分越低则腰椎功能恢复越好;通过视觉模拟法评估疼痛程度,共10分,总分越低则疼痛程度越低[2]

1.4统计方法

本次的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进行整理及分析。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的两组间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数据的定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该概率值的p值<0.05即可直接确定该值的差异值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结果

2.1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

术前组间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x±s)

组别

腰椎功能(分)

疼痛程度(分)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n=64)

28.53±3.45

10.25±2.41

6.52±1.48

1.76±1.33

对照组(n=63)

28.62±3.57

18.76±2.56

6.58±1.55

2.63±1.49

t

0.144

19.282

0.223

3.469

P

0.442

0.000

0.411

0.000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n,%)

组别

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根受损

合计

观察组(n=64)

1(1.56)

0(0.00)

1(1.56)

2(3.13)

对照组(n=63)

3(4.76)

3(4.76)

2(3.17)

8(12.70)

X2

4.011

P

0.04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患者以腰痛及腰椎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年龄的增加,肥胖超重、日常缺乏锻炼、吸烟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均会加重患者的腰痛程度,对患者的腰椎功能以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当前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两种类型,其中药物口服或注射、针灸按摩等均属于保守疗法,很多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疗效,但也有很多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是以往应用较多的治疗该疾病的手术方式,虽然效果良好,但术中需要对韧带和椎旁肌肉进行剥离,有较长的手术时间且可能过度牵引腰椎后结构,对骨性结构造成破坏导致稳定性下降,导致并发症风险大大提升。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脊柱内窥镜、手术器械有明显的创新和优化,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面较小,术后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现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术式[4]。该术式在操作期间选择局麻方式,可随时与患者交流感受,经椎间孔将椎间孔镜置入,可获得清晰广泛的术野,对椎旁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术中会通过双极电极射频热凝处理纤维环并注射适量药物,避免神经根瘢痕化的发生。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修复腰椎功能,提升手术安全性,在临床中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杰.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临床医学,2023,43(02):25-27.

[2]郝朝前.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3,9(02):161-165.

[3]孔德胜,刘宏建.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4):4471-4474.

[4]曾四宝,高增鑫,程庆华等.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2,8(12):165-168.

第一作者李栋,男,1991.10,汉族,陕西佳县,大学本科,主治医师,骨一科,脊柱微创。

通讯作者杨涛,男,1980.08,汉族,陕西神木,硕士学历,主任医师,脊柱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