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疼痛程度是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自2022年2月到202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实验组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指数相差无几(P>0.05),实验组的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小于比较组(P<0.05 )。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照比较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疼痛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根据2023年中国卫生组织出具的调查资料中表明,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60%[1]。近年来,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日渐成熟,为了探讨该项新型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面是否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我院将来院就诊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就诊的(2022年2月到2023年11月期间)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其中实验组共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21岁—59岁之间,均值为(41.14±0.23)岁;比较组共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22岁—60岁之间,均值为(42.14±1.61)岁;
纳入标准:(1)两组研究对象均被临床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均自愿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马尾综合征患者。(2)影像学报告显示中央椎管狭窄患者。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1比较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腰椎突出部位取长度约为5cm的切口。剥离肌肉组织直至显露到椎间盘。病灶处置完毕以后,逐层缝合切口,手术完成。术后两周进行拆线,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频繁的活动患处。
2.2实验组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在术前通过C臂透视确定突出节段。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患处皮肤上开 6~7 mm切口,置入导棒并再次透视确认椎间盘,插入工作套管,先清除视野中的絮状软组织,等离子电刀止血,逐层破开黄韧带,确认椎管内脂肪组织和神经根、硬膜囊等各部位解剖结构,使侧隐窝充分减压后,使用等离子电刀、髓核钳等工具抓取摘除椎间盘组织和突出椎间盘髓核。镜下观察确认神经根充分松解回落,无活动性出血,硬膜囊搏动正常,硬膜囊前方及后方压迫解除。退出内镜及工作通道,缝合切口,术毕。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1.3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对比,采用VAS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后 1 个月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2)并发生发生概率,对每组出现并发症(常见为创口感染、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粘连)的发生数量占每组总例数的百分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SPSS27.0 统计学的专业软件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资料, t 检验(P<0.05)。以单位(%)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指数相差无几(P>0.05),实验组的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小于比较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对比 (x±s)
组别 (例数) | 手术前 (分) | 手术后 (分) | 出院1月后(分) |
实验组(15例) | 7.58±0.27 | 4.85±0.77 | 1.85±1. 07 |
比较组(15例) | 7.86±0.11 | 6.20±1.96 | 3.84±0. 71 |
t | 7.542 | 5.243 | 2.142 |
P | 0.051 | 0.004 | 0.023 |
2.2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照比较组明显降低(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n,%)
组别(例数) | 创口感染 | 神经损伤 | 神经根粘连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 (15例) | 1 | 0 | 0 | 1(6.67%) |
比较组 (15例) | 2 | 1 | 1 | 4(26.67%) |
X2 | 3.854 | |||
P | 0.001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肥胖及办公室久坐人群,发病时常见于腰腿痛,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疼痛严重时还可能诱发呼吸障碍以及心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以物理疗法为主,但收效甚慢。为了达到见效快的治疗目的,临床上大多采用开发式手术切除腰椎部病变组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该种手术方法对术者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患者创口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通过本次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小于比较组且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照比较组明显降低(P<0.05 )。说明该手术技术避免了传统开放式手术的肌肉剥离的过程,手术全过程均在术者视野范围内进行,操作安全性更高,能最大限度地清除病变髓核,充分释放脊髓和神经根说承受的压力,减少患者的疼痛感,预防各类并发症的产生,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
综上所述,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国栋,林舟丹,程昌志,等. 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23):2119-2124.
[2]王秀廷,李嗣生,孙健,等. 椎间孔镜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1):881-886.
通讯作者简介:王平(1992年-)汉族,男,湖南永州,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脊柱与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