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霸州市中医医院 065700
摘要:目的:观察杜鲁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抑郁病人60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服用杜鲁西汀,对照组服用文拉法辛,为期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周的汉密顿抑郁评分,并用副作用量表评价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6周,对照组的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和92.00%。两组的副作用都比较轻,以恶心、头晕、乏力、便秘等为主,一般在治疗的早期就会有好转或者消失。结论:杜鲁西汀和文拉法辛在抗抑郁方面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和依从性都很好,而文拉法辛的作用更迅速。
关键词:杜鲁西汀;文拉法新;慢性抑郁症
引言:抑郁是一类具有较高复发率和致残率的情绪性心理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仍然以药物为主要手段。前期研究发现,杜鲁西汀具有5-羟色胺(5- HT)/NE重吸收(NE)双重抑制剂(SNRI),与文拉法辛(Wafatine)具有相似的抗抑郁活性,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十月至2022年二月住院的抑郁症病人。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2)汉密顿忧郁量表的17个条目,总分>17。(3)受试者自愿纳入,且在纳入前一周没有使用过抗抑郁剂。(4)严重的身体疾病,化验结果严重异常,有精神疾病倾向,有严重自杀倾向,吸毒或酗酒,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被排除。研究对象为60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名男性和18名女性,平均年龄(30.3±8.2)岁,平均病程4.8±3.8个月;对照组13名男性和17名女性,平均年龄(27.7±7.1)岁,平均病程(5.2±4.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研究组给予杜鲁西汀20 mg/d-1,2周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将其调整到40-60 mg,平均(46.3±10) mg.d-1。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第一次给药75 mg.d-1,2周后逐步上升到(150~225) mg.d-1,平均(175.2±34.0) mg.d-1。为期六周的观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种药物都没有与其它抗精神病药,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电抽搐治疗,对测试有一定作用的精神治疗,失眠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服用小剂量的苯二氮革类药[2]。
1.2.2治疗效果评价
应用 HAMD及副作用量表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同时检测血、尿、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在治疗6周后,根据 HAMD的减分率来判断疗效[3]。
1.2.3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SPSS13.0进行,计数资料以 t进行检验。
2.结果
2.1研究组病例治疗后研究组因失访脱落3例,实际完成研究27例,对照组中有3例因失访脱落、2例因恶心、呕吐等原因退出,25例患者已全部完成。两组的脱落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者不算在内。
2.2结果治疗后6周,研究组8例(29.6%)完全治愈,10例明显改善(37.0%),5例(18.5%)有改善,4例(14.8%)无效,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9例(36.0%)治愈,10例明显改善,4例(16.0%)改善,2例(8.0%)无效,总有效率92.0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积分对比,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评分(x土 s)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n=27) | 30.25士5.45 | 9.26土2.73 |
对照组(n=25) | 28.70土6.12 | 8.41土2.60 |
t | 0.96 | 1.22 |
p | >0.05 | >0.05 |
表1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HAMD得分明显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后6周的时间内,与治疗前相比,其降低程度更为明显, P>0.05。
2.4副反应:两组副反应都很轻,以恶心、头晕、乏力、便秘等为主,大部分发生于治疗早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无异常。
3讨论
慢性抑郁症,也被称为持久性抑郁症,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情绪障碍。与一般的抑郁症相比,慢性抑郁症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可能会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慢性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快乐感、疲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自我价值感降低、自责和无助感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慢性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抑郁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良好的睡眠习惯等,也可以对慢性抑郁症的管理产生积极影响。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应激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中5- HT 、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递质(DA)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参与了抑郁的发生。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杜鲁西汀和文拉法辛都是 SNRI的抑制剂,能够增加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区5- HT和 NE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杜鲁西汀和文拉法辛联合应用于抑郁伴躯体化的治疗比5- HT重吸收抑制剂(Ss-RIs)具有更好的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HAMD得分明显降低(P>0.05)。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杜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剂都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两种药物的综合治疗效果基本一致,而文拉法辛缓释剂的效果更好
[4]。
疗效:两种药物都被证明对治疗慢性抑郁症有效。在多项研究中,它们都显示出了显著优于安慰剂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作用机制:杜鲁西汀和文拉法新都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它们通过增加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来发挥抗抑郁作用。副作用:两种药物在副作用方面有所不同。杜鲁西汀可能引起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失眠、头痛等。而文拉法新可能引起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嗜睡、头晕等。具体的副作用表现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适用人群:在选择药物时,医生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患者特定症状的影响。例如,杜鲁西汀可能更偏向于治疗慢性抑郁症中以躯体疼痛为主的患者,而文拉法辛可能更适用于有自杀观念的患者。
总之,文拉法新与杜鲁西汀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需结合个体病情及不良反应程度而定。另外,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示,病人不得擅自改变用药的剂量和类型。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昏、乏力、便秘等,多出现在治疗初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无需特殊处理。表明杜鲁西汀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新江,李嘉琳,丁慧等.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诱致抑郁和痛敏的行为学研究[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方宇航,谢伊,刘苏颖等.基于“脑-肠轴”理论及网络药理学的黄连治疗慢性肠炎、失眠、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探讨[J].药物评价研究,2023,46(10):
[3]刘小菲,刘艳丽,周丽君等.引导自助干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16):
[4]刘梓存,张少琦,王芳等.神经干细胞NRBF2协调自噬和成体海马神经发生改善慢性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3,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