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现的文本性视角之音乐中哲学思想的表达——兼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音乐文学性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音乐表现的文本性视角之音乐中哲学思想的表达——兼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音乐文学性表达

谢小娴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6)


摘要:在音乐与文学在过程、冲突和抒情三方面有重要的联系,所以音乐也具备了表现文学题材的可能性。[1][1]“音乐和文学都是时间的艺术”,文学与音乐两门不同种类与属性的学科,却让音乐出现了其本身不具备的文本性内容的表达,与此同时让某一文学主题通过音乐音响进行情绪气氛的渲染、情感的输出与表达。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音响刺激造成的只是我们听觉器官的一种非清晰的视觉形象,但它或许已经一定程度上跳脱于音乐乐谱文本作品内部所呈现的单纯的节奏节拍/旋律/和声/等组成音乐的基本形式与内容,上升到我们人类(听众或接受者)内心体现出的对音乐的联想、描绘与体验,驱动我们去感受和投入更多的思考,由此拓宽音乐给予我们人本身更为深层且丰富的体验,也侧面说明展现出音乐对外的表达与感染力,非同凡响。

基于上述所感,笔者基于音乐美学学科知识,同时探讨柏辽兹标题交响曲中的《幻想交响曲》的文学性内容的表达,加以说明音乐文本性表达的具体手段与途径。

关键词:音乐与文学音乐文本性表达柏辽兹《幻想交响曲》音乐美学


“音乐的内容,即相对于音乐的形式而又必须依赖于音乐形式而存在的音乐的内在含义。”作为听众,我们大概很难清楚的一一描述某部音乐作品它所体现的内在含义,我们强调其内容层次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以及音乐中情感的表达、加之音乐性内容与非音乐性内容的区分,他们让音乐的内容得益于层次之丰富而更善于描述和表达音乐作品乐谱文本以外的事物,以此衍生至此次阅读文本的对“音乐与视觉形象之间联觉、联想关系的建构”、“音乐与文学在过程、冲突和抒情三方面的重要联系”,等等。也正因为此,“音乐也具备了表现文学题材的可能性”,也由此产生了音乐作品中具体表现文学题材的具体形式,笔者将它们分别划分为以下几种:1.歌剧与歌曲;2.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3.非文学题材的标题交响乐和交响音诗;4.无词歌和叙事曲。抛开歌剧与歌曲,相对于上述有明确文学作品依据的直接取材的音乐作品(第二种)以及不带标题文学性内容可塑性强的无词歌和叙事曲(第四种),其中第三种非直接取材于某部文学作品,而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采用一些文学性的记录作为作曲构思的基础”的交响乐与交响音诗,是更能有理有据地充分体现音乐与文学的紧密联系。浪漫主义法国作曲家海克托·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便是颇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一、非文学题材的标题交响乐——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中对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体现

“综合了古典作曲家特别是贝多芬哲理性、概括性强的构思方法和法国器乐固有的标题性以及法国歌剧重视舞台效果的传统,并为纯器乐的交响曲加上详尽的文字,使其几乎成为一部无人声的戏剧...”在交响乐的创作中,柏辽兹力图把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以准确的文字加以说明,使音乐画面明晰,情节更加具体。

这种音乐表达和文学性因素相结合的手法,使浪漫派交响乐与浪漫文学更为接近,他的标题交响曲《幻想交响曲》就是这类作品中最为杰出的奠基之作,此曲分为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服刑进行曲、妖魔盛宴等共五个乐章。

仅有二十四岁的柏辽兹被英国剧团上演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一位女演员一见钟情,对爱情的诉求与渴望,而爱而不得只能单相思的他,激起了狂热的创作热情。这位年轻狂热的作曲家,也将自己追求爱情的真实体验,借以一段段音符与旋律,表明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幻想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题,还有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生涯的插曲”,其目的是对演绎者与听众(接受者)更为详细的文字解释,得以更加清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思路。

二、形象化地升华听众想象的固定乐思——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中非音乐性文学性内容的表达

“固定乐思”的确是一个全新而颇有学问的专有名词——“柏辽兹称它的一段旋律被作曲家用来代表爱人,他所爱的女性变成了一支旋律,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固定乐思(idee fixe)在《幻想交响曲》的五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可谓“统一了交响曲互为对比的不同段落。[2]”这段旋律以极具热情且激动的快板音乐情绪进入,由弱起伊始,旋律音符向音域更高的方向延伸,我们仿佛听到柏辽兹疯狂求爱下,化为旋律的悲痛,久久不能平复。

将爱人更为形象具体化地变成可供演绎者及听众共同感受的音乐内容,它不再是暗含于作曲家个人内心深处的郁郁不欢的暗生情愫之感,而是通过固定乐思不断的变化与反复出现,以此强调与听众之间的共鸣,也给予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实则是在制造音响以外的内容中,获得观众自己的强烈主观色彩;暗示主题的同时,也在各乐章中气质的变化[3]与乐团配器的大胆创新[4]使《幻想交响曲》这部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当代传统交响作品的交响曲写作的模式与“套路”,“标题性的构思和文学性的描写使人在作品欣赏中耳目一新,感受倍增,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5],我们得以更加笃定这部代表作品能够成为一个时代音乐中的纪念丰碑,无可非议。

三、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幻想交响曲》文本性内容表达的具体手段

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为了达到表现文学过程的目的,常常用一些富有个性的音乐主题象征某些人物或事件”[6],我们能感受到文学与音乐两者的紧密联系,也驱使我们通过文学上的描写表现文学人物的手法上获得对音乐作品更好的诠释,“象征”手法便是其一。

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的开始,为造成一种梦的气氛,乐章从一段相当扩展的慢引子开始,主题取材于他童年衷情的浪漫曲《爱丝泰拉》,用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显得忧郁彷徨,像一个富于幻想却又得不到爱情的影子在痛苦中徘徊。这里作者暗示着当时对斯密森的爱情遭到拒绝后的那种痛苦、不可言状的感情,表现了一种用文字难以概括的文学性主题。而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主人公“梦见自己杀死了情人被判死刑,押往刑场处决”,乐章开头,展示在听众眼前的便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景象:定音鼓谙哑的敲击、低音提琴的拨奏,以及法国号严峻的切分节奏型,都向听众传达出了最阴暗、粗野而具凶兆的色彩,仿佛看见“士兵与刽子手”的队列,由远处逐渐走近... “赴刑进行曲”是一个歪扭、斜向的主题,把艺术家那倔强而又变态的形象描写得十分清晰。 随着这个主题不断强化,气氛日益紧张,铜管乐的合奏,进一步渲染恐怖阴森的气氛。

我们可以看出,柏辽兹在使用庞大而丰富的器乐乐团基础之上,用残酷、压抑的音响表现出浪漫主义艺术家常用以反映劫数难逃的命运的悲剧性主题,用文学象征性的手段,对作品所表达的中心主旨用以反复出现和暗示,起概括性表达的作用,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演绎、表达与呈示。


[1] 选自本次阅读材料张前主编,《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版第14页

[2] 参见[美]罗杰· 凯密恩《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全彩插图第11版》。北京联合公司出版社出版,第198~200页。

[3] 先是兴高采烈的,再是圆舞曲式,最后是粗俗的.

[4] 一支短笛、三支长笛、二支双簧管、一支英国管、二支单簧管,四支大管、四支圆号、二支短号、一支小号、三支长号、二支大号、四个定音鼓、一个大鼓、一个小鼓、一对钹、钟、二架竖琴和弦乐组。

[5] 参见冯新平.试论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文学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05):89-91.

[6]  选自本次阅读材料张前主编,《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版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