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王婧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更新是必经过程,而城市街道又是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关联纽带,是体现城市整体形象的名片。因此在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基于与时俱进的思想层面,更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确保兼顾文化传承与审美的提升基础,在丰富居民感官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城市居民文化认同感。本文首先简要总结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以此为基础讨论城市更新进程中街道景观设计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城市更新进程;街道景观;设计

引言:社会生产速度的加快,加剧了城市资源消耗负担,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对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政府着手开展城市更新方面的研究。城市更新作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地位、改善民生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感知城市、获取城市印象最直观的要素。本文主要就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开展相关研究。

一、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思路

城市更新不单是对旧城区的合理保护和利用,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使旧城区的各类设施也得到了升级,焕发了生机,由此更能带动区域风貌和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将城市更新的重点聚焦在交通整合、建筑物保护、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因此,配套街道景观的设计总体更倾向于帮助因城市更新而增设的各类设施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环境中,避免更新过程中的新增、改造设施给人带来突兀的观感,提高城市整体景观的和谐性。为了避免过度的附属让街道景观呈现出同质化、缺乏特色的问题,在设计中,也需要坚持创新思路,结合当地的文化、群众审美导向,在原有街道景观的基础上予以创新,赋予城市环境新的活力,让城市街景成为灵动的焦点,提升城市更新建设水平。

二、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

2.1在街道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

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政策指导下,旅游业逐渐成为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焦点。因此,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各地开始更加重视具有观光价值的街道景观建设。通过将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传统街道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融合到街景设计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景观,并赋予了街道景观更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提升了城市街道的观光价值,还为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依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创造出充满城市历史和文化魅力的景色,这不仅展现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还为游客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景观的观赏价值和保留古建筑中具有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元素外,还需要重视景观的功能性,做好景观功能性的塑造设计,以提高景观设计方案的实用性。例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饮水和休息需求。设计的座椅、饮水器等设施应与周边的建筑材料、颜色和风格相协调。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如装饰元素,也应被融入到造型设计中,使这些景观成为当地文化资源的载体,形成更具地方人文特色的历史街道景观,向游客展示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风景,实现城市文化资源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

2.2共享街道建设

2.2.1选择适宜的街区

在决定住宅区前方的道路选择时,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居住区都是封闭式的,并且其内部已经有了独特的院落设计。然而,大部分的居住区都实施了封闭式的人车分流系统,导致住宅内的居民并未为附近的街道注入新的活力。在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与街边的商铺相融合,以创造一个适合步行的空间,确保商业区域的设计与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相一致。在大城市的商业区域中,常见的共享街道大多与中高端住宅区的底层商业相结合,这不仅丰富了底层商业与居住区街道之间的联系,还创造了一条充满活力的生活街道。

2.2.2提升居民参与度

最早使用共享街道的荷兰已将生活化街道纳入交通法案中。但我国道路基本设置为人车分流,且人们基本已经习惯这种交通模式。因此,共享街道的发展不仅要基于街道设计的原则,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居民广泛参与。街道设计应以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意见,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保护行人权益,保障市民在道路上的安全。现阶段,公众对共享街道的认知非常有限,要经常进行宣传,让市民更加了解共享街道,了解街道建设的益处。

2.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街道设施体系布局优化设计

分别从城市街道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街道绿化工程两方面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对街道设施体系整体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尝试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分别从流量控制模块、滞留模块、持水模块等实现对设施体系布局优化。针对流量控制,可设置用于实现雨水收集的水流控制装置,避免在雨水季节道路上形成高速水流区域。在安装水流控制装置后,需要对其进行定位管理和检修,并将过量的沉淀物、垃圾、碎屑等去除,以此确保该装置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滞留模块的设置,可通过设置滞留塘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拦截。

2.4自由组合

城市街道对于商业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小空间的存在方式应当与地摊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小空间以达到街道临时性质需求。市场、夜市以及创意文化区的设计是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用有限的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通过小空间增加场所的文化自信度,打破城市空间发展的壁垒,坚持自发形成的空间模式,反映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小空间也能形成与城市生活需求相适应的非正式空间,这种由类型多样的小空间构成的一系列城市非正式空间,是支撑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多元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具有潮汐特征的住区周边早市、菜市、夜市等临时性交易空间,以及广场舞、街头棋牌活动点等临时性交往空间。这些临时性空间都具有体量小、流动性强的特点,还具有包容性、杂糅性、高效性、临界性、介入性等特性。因此,小空间对增强社区活力具有较强的触媒效应,尤其是在城市高密度地区的街景小空间,具有增强城市日常生活魅力的重要作用。

2.5地域性建筑、构筑工艺元素的应用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城市均在历史的变迁下保留了一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构筑工艺元素,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街道景观设计中,能够充分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为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城市视觉符号记忆,让城市的传统价值得以延续和保留。为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为了避免丢失城市的传统文化价值,需要借助浓厚的地域特色建筑、构筑工艺元素,进行街道景观的工艺设计,让街道景观的建设更加考究,加深设计深度。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当地特色的建筑、构筑工艺用于景观造型和构筑施工设计上,让景观的形态、质感更加贴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突出城市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增强街道景观设计效果。此外,在设计中,也可以出于对成本、环保方面的考虑,选用现代化的工艺,模仿传统工艺,使景观具有传统工艺质感,为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便利。

结束语:总而言之,街道景观是城市的窗口,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开放的城市空间,又是城市精神文化的主要特征。街道是动静的结合体,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表面,而且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作为设计师,在“历史、地域、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要坚持设计和设计各方面的重视和完善,强调“三性”的统一结合,反对千城一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街景,力求打造出具有时代文化特点、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李筱慧.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5):81-83.

[2]胡治锴.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探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3):177-179.

[3]张唯.试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要素[J].包装世界,2022(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