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江滨幼儿园
摘要: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具有指导实践意义。如何让幼儿的课程“活”起来,以回归生活,回归儿童为指向,实施真正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教育,既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又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生命力,聚焦幼儿一日生活,在做中求进步。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生活环节”“实践探寻”
陈鹤琴先生以“活教育”为文化之根,传承“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方法,体现了关注并支持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然而,具体的课程实施中,仍不乏看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中存在的弊端:弹性作息实施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策略支持,有过度放任的做法;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价值导向,浅层学习占主导地位……
我们不断反思,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支持,才能让生活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载体?聚焦幼儿一日生活,落实“做中求进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较为创新的行动路径。
幼儿“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路径
陈鹤琴的“活教育”强调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局限在课本中,要把孩子引向大自然、大社会;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让他自己想,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老师为抓班级常规而想破脑袋,有时候喊哑了嗓子,每天把自己弄的精疲力尽却收效见微。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把教师的命令和指示,变为孩子感兴趣的“我是小主人”活动,抓住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问题或兴趣点,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墙、音视频等展示生活化课程。把单一的师幼互动转变为多元的幼幼互动,以兴趣为动力达到幼儿主动学习的目标,为孩子的学习注入了更多元的发展可能,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从“一对众”的管理模式变成了“我和我们”的小组式体验行动。只有当孩子们去做、去尝试时,才能和事物发生直接的联系,得到直接的经验,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在真学习中获得活体验、慧成长。幼儿所需要的生活,是一种有兴趣、被鼓励的集体行动,他能获得情绪的满足;是一种可选择、听从心意的个体行动,他能获得自主的能力;是一种有期待、可互动的学习体验,他能获得身心的发展。我们重新对幼儿在园生活活动进行积极的解读、梳理和调整,从形式、内容、内涵上重塑对一日生活活动的价值追求。
焦点追踪:教师对生活环节进行价值研判
带着“做中求进步”的发展目标,我们积极审视幼儿园生活和游戏活动组织可做怎样的调整,破解一日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孩子处于被动的状态;班级活动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活动枯燥单一,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造成生活、游戏不够投入的现状,把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确定为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使之成为幼儿想要的形态,成为可以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通道。
寻找一日生活作息中被忽视的点,预判生成空间。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学习、游戏、运动、交往等,每一种活动都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是幼儿架构起在园真实、有意义生活的有效载体。所以,我们跟着幼儿生活的轨迹,寻找一日活动中那些被教师忽视的环节,将它们作为一日生活组织改革的抓手,努力呈现更为丰富、生动、幼儿所期待的活动样态。例如,早点中的生活记录和课间的游戏规划、生活中的互助管理和成长中的自我评价等。
关注生活形态中的生长点,预约行动探究。如何将发展的期待转化为有效支撑行动的生活内容?如何架构幼儿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之间的相遇?我们从幼儿发展本位出发,提取活动组织形态中隐藏的生长点,为幼儿架构有意义的行动经历。一是在集体行动中注入幼儿管理的方式,让活动充满期待。例如,每一次集体活动前的组织,都由幼儿以“音乐小达人”的方式自主进行。在幼儿“教”幼儿的律动中,不仅有着未知的期待,更有着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发展机会。二是在自由活动中增加有效的个别操作,让行动丰富独特。例如,我们在班内设立魔尺达人、本周导师、最佳学员等激励性环境,鼓励幼儿在课间自由活动时自己探究魔尺建构,向“导师”学习新奇玩法,竞争最佳学员等。三是在轮流行动中整合多样化的经历,让生活互动充满趣味。例如,聚焦幼儿空间方位辨认的晨间签到“今天坐哪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当天座位,还能约上几个同伴同时来园以便签到相邻的座位,为一天美好的生活打下期待、愉悦、有趣的底色。
实践探寻:基于理解幼儿的持续探索
带着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将生活中蕴含的无限可能,转换成与幼儿“遇见”中成长的契机,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建构一种满足当下发展需要,更指向未来生活能力的生活样态。建立个体与事件的新型互动,彰显生活张力。生活中,不同环境、物质、关系之间相互组合、互相碰撞时,都会闪现不同的生活机遇,识别和把握这些因素能让生活展现不同的张力,与幼儿形成有效的互动。
例如,在班级值日生活动中,我们把轮值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全部留白,幼儿就走进了真正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早点后扔垃圾的小值日生说自己没事干,因为小朋友吃完早点袋子就随手扔掉了,引发大家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他人为集体服务”的研判;借阅图书的值日生觉得自己太忙了,建议改变借阅方式……这样的值日生活动,无限开放幼儿的参与空间,在与同伴、与群体、与事件之间碰撞出更多问题和机遇,使值日生活动成为幼儿个体与生活展开多样化新型互动的成长空间,去获得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
“做中求进步”的本质就是要我们去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需要,所采取的策略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幼儿,把经历的“真实问题、真实需求、真实体验”作为优化生活质量的抓手,增强个体行动与群体生活的融合性和适宜性。
例如,幼儿园常见的午后活动,以生活内容为主。一天,幼儿抱怨说:“下午没有时间玩了。”这引发了教师对下午活动安排的反思。如果将组织形式从“一起”调整为“自主”,需要在这几种关系上做好优化:幼儿个体行动与群体规则之间的关系,个体时间分配和整体流程推进之间的关系,个体独立生活能力与整体复杂、多变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尝试“化整为零”地将集体行动转化为个体操作;同时“零中有整”地以音乐信号区分时间板块,将碎片化的小环节转化成模块化的完整生活,在解决安全隐患、环节缺失、时间规划、环境识别等问题中,建构新的活动形态。开放的活动模式,充分尊重了“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内在情感需求,让幼儿体验真实的、自己的、有掌控感的生活,感受创造和成长的快乐。
例如,“我是小当家”活动,把幼儿从班级的小空间推向更大的幼儿园生活场域,让大班幼儿以小主人的角色,去参与幼儿园的生活管理:每天为各年级做好点心服务、为整个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做好器械准备工作、为户外各场地做好卫生维护等工作……这样的活动,关注了幼儿园生活的环境资源、人员资源和事件资源,幼儿在链接资源行动的过程中,决定自己的行动,尝试多样化的体验,调整适宜的状态,从中收获的是与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互动的新奇体验和探究,丰富了幼儿的成长经历。
落实“做中求进步”,我们始终把这种真实、复杂、细腻的生活方式通过幼儿的自身经历和共同创造,融入一日生活的不同场景之中,使在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给予幼儿温暖自信的成长力量。在这种真实、有意义的生活中,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选择和尝试中有体验、有收获、有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650
{2}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