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月   裴桂兰   吴铁钢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病人会因为突如其来的疾病,以及长期的慢性疾病而产生负面情绪及感受,比如濒死、恐惧、悲伤、绝望,这些负面的情绪会破坏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导致心理疾病。近年来,心理护理发展迅猛,心理健康与情绪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方式的改变下,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在对病人进行急救时加强心理关怀。基于此,本文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展开叙述。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急重症病人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同时,急诊科的病人流量大,病人的回访周期较长,就诊时间较少,病情较重,对病人的心理保健也有较高的需求[1]。既要求急救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又要求运用全面的心理护理,以态度、言行等方式有意识地改变病人的感觉和认知,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排除各种精神障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和保证身心健康,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护理。

1 焦虑、抑郁患者

在急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疾病症状出现恐惧、担心或者抑郁状态,影响工作和生活,不利于康复。在急救工作中,患者常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状态,影响抢救工作。因此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沟通技巧,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缓解他们的焦虑感[2]。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本身、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心理护理中主要应针对病因进行护理,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家属及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事件发生,减轻患者精神上的负担。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并进行疏导,避免出现抑郁情绪,造成病情加重。应注意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同时,医务人员要及时对不良事件及患者反应做出评估,如有明显恐惧心理或者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疾病后需要注意观察。

心理护理中可结合音乐疗法、言语疗法等进行治疗,让患者放松,增加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在心理护理中,还可以采用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运用心理疗法的原理让患者进行适度的呼吸练习和深呼吸练习。认知行为治疗是指使用认知游戏、行为疗法或者其他方法将人或物的情绪、态度引入一定的思维过程中,以达到控制焦虑症状发作或减轻焦虑症状程度的方法。对于轻度抑郁患者,采用音乐疗法和言语疗法,改善消极心理状态;对于中度抑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减轻心理压力及焦虑情绪;对于重度抑郁进行心理治疗,改善消极情绪。

2 恐惧、孤独患者

焦虑恐惧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首先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以排除心理障碍为前提进行护理,必要时可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或在适当时实施心理治疗。急诊患者常伴有恐惧或焦虑情绪,其原因主要是:对急诊的恐惧和焦虑,害怕失去所信赖的人或物等[3]。针对此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建立起安全的情感支持系统,提供足够安全可靠而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情感支持系统。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有安全感。在急诊中,患者担心的事情很多,但有时需要护士帮助他们,如在患者面前暴露他们的隐私及脆弱。如果护士能经常主动地、有意识地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所关心的问题和恐惧的原因,并能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安慰,使其获得安全感。在此过程中护士要以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去对待患者。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放松紧张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急诊病人经常在就诊过程中感到孤独,对护士的观察和照顾不满意,护士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改善这一现象。例如:用语言和眼神来交流;用音乐来吸引患者;运用幽默、诙谐的手法来调动患者情绪,以达到缓解患者压力、减少焦虑的目的。

另外,有研究发现急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有效改善其孤独心理。与患者交谈可增进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可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护士应利用每次门诊、病房交班的时间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交谈中护士要耐心倾听,仔细观察病人情况,同时也可以运用幽默语言来吸引患者。有研究发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孤独、焦虑情绪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影响最大是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和安全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使病人感到被关心,增强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其在医院里的安全感。

3 老年人与儿童情绪问题

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注意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4]。在急诊病人中常常会有一些特殊人群存在:老年人、儿童等,这些患者因为身体机能老化、功能障碍而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复杂,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等。因此,应针对特殊人群的特点开展心理护理,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地心理支持。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需要全面的护理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因此,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不可少,护理人员要掌握一些心理与生理保健常识。

目前,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此护理人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5]。因此,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生理变化,掌握正确判断病情及处理方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情绪与生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对病情或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出现的消极影响。

4 小结

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从多方面考虑,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才能使患者在急诊科得到良好地护理。首先,需要注意沟通和交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这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其次,根据不同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技巧。最后,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尺度、掌握好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辜巧.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20(2):296.

[2] 高海英.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36-38.

[3] 高玉芳,战喜悦,马骏. 急诊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养生大世界,2021(7):294.

[4] 刘晓雪. 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8):175-178.

[5] 刘秀梅. 心理护理对急诊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养生大世界,2021(2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