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泸州 646000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泉,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便会失去循环动力,身体各组织将会失去营养和氧气的供应,危害极大,必须立即抢救。心脏骤停,就是原本跳动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这会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早给予心肺复苏。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心脏骤停相关知识。
一、心脏骤停的病因
1.心脏类疾病引起心脏骤停。一些心脏相关疾病容易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非心脏病因素。触电、溺水等可能引起心脏骤停,急性缺氧、急性颅脑损伤也容易引起心脏骤停。部分药物可能出现中毒,进而引起心脏骤停,如洋地黄类等。进行心脏相关手术时,会出现心脏骤停。
3.心室颤动也会引起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可导致机体组织缺氧,从而引发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人体内部的酸碱度、电解质会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浓度则会呈提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体细胞的生存,如若发生线粒体破裂,或是细胞死亡等情况,就会导致人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这里需强调的是,人体内部各组织的耐缺氧程度不尽相同,中枢神经敏感性最强,尤其是大脑,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时限一般在6分钟左右,超出该时限则会导致预后不良。心脏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时,心脏节律及传导就会受到限制。人体肝脏、生长的耐缺氧时限是最长的,但是如若发生心脏骤停后未及时展开有效的抢救,从而损伤大脑、心、肾等脏器,由于此损伤是不可逆的,故极易错失心脏复苏机会。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这类病人,在疾病发作前,一般没有任何预兆,部分病人,可能会在发作前一段时间感到胸闷、心前部分区域疼痛。病人发作期间,会突然失去意识,可能同时存在抽搐情况,脉搏消失,多有呼吸短促,严重的会停止呼吸,眼睛光反射消失。心脏骤停的心电图会呈一条直线,即心脏停搏,若只有心房波,为心室停顿。
三、心脏骤停的常见护理
1.进行初步判断
对于心脏骤停病人来说,其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然失去意识,部分病人会伴有抽搐,还有些病人会存在大小便失禁情况。其二,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可用手触摸颈动脉,其跳动强度明显减弱,或消失,不易感受到搏动。其三,呼吸停止。此外,病人脸色苍白,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如面色为紫色、青色。通过这些特点,可做初步判断。若条件允许,可做心电图,会观察到心脏停搏、室颤等。一旦确诊,需立即给予抢救。
2.给予心肺复苏
让病人处于仰卧位,将口中异物清除,头部向后仰,抬高颏部,让气道保持畅通,给予人工呼吸,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若病人处于室颤情况,可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在呼吸方面,人工呼吸外,还应及早进行气管内插管,为病人供氧。及早构建静脉通道,按医嘱用药。常见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静脉注射等。同时留意病人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
胸外按压时,先对患者四周环境展开判断,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对患者展开急救,期间也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判断患者有无自我意识,对于无意识,脉搏消失及无呼吸的患者,就可判断为心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在急救的过程中,也需争取周围人的帮助,让其拨打急救电话。对按压的位置进行明确,即胸骨中下1/3交界位置,或是见图以上4-5cm位置等,需将按压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分钟100-120次,压者需每两分钟更换一次,每次确保在5秒内完成。
人工呼吸主要包含了口对口及口对鼻两种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如下:开放患者的气道,一手将患者的前额按住,利用食指和拇指将鼻孔捏紧,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口紧贴患者的口,确保全部包住口部,对患者的口内吹气,时间不低于1秒,促使患者胸腔内有足够的潮气量,至少不低于500ml。吹气后需快速脱离患者的口部,将患者的鼻子松开,侧头对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进行观察,用面颊感受患者的鼻部呼吸,将吹气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每分钟10-12次左右。而口对鼻人工呼吸方法主要适用于口无法张开、口部严重损伤,或是施救者无法完全包住口部等情况的患者,可获取较为理想的急救效果。
3.脑复苏的护理
(1)降温。对病人进行低温治疗,能够较好地保护心脏功能及神经系统。按照医生要求,在病人颈部、腋下等区域放置冰袋,让病人佩戴冰帽,进行物理降温,还可运用冬眠疗法加以辅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注意测量病人体温,避免局部冻伤。对于复苏后昏迷的病人,可将其体温控制在34℃左右,持续12小时。
(2)脱水。给予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降低脑组织水肿风险,减轻颅压,以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可给予20%甘露醇,用药期间,应做好出入量监测。
(3)给予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以改善脑部供氧状态,控制颅内压。
(4)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给予抗凝,利于微循环的疏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钙通道阻滞剂,以缓解脑血管痉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