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44例,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受损功能水平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和肢体运动功能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的相关能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部损伤。其发生因素大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急性的病症。还可能进一步引发脑组织的软化与坏死,有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脑功能衰退。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提供及时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恢复过程非常关键。而后期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也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康复的阶段,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都需积极参与提供全面性的护理。随着护理手段的不断升级,针对各种病症,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时,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逐渐广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1]。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如下:1)建立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并对团队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2)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并积极宣传疾病知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加强护理人员的指导,以避免患者接受不当或者过度的康复训练,让患者尽快康复,提升日后的生活质量;3)体位护理。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提醒患者改变体位,如果患者无法自行改变体位,需指导其家属协助其实施体位转换。可以有效地减少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日后的生活质量。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地与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焦虑和抑郁,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保持良性的康复进度。为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经常鼓励患者保持信心,与护理人员紧密配合,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来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5)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做适量的有氧运动,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从而使患者的饮食更健康,作息时间规律合理,还要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室内保持干净,保证相对安静的环境,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6)案例分享:向患者及其家属展示疾病恢复的成功案例,以增强他们对疾病恢复的信心,给予患者鼓励,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暗示效果,改变患者的消极态度,逐渐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早期康复锻炼:①溶栓24~72h后:对于生命体征平稳且未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可开展被动锻炼,即由上到下、被动活动各关节,以预防肢体功能障碍,20min/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予以1~2次/d锻炼;②溶栓3d后:在被动锻炼基础上可适当逐渐开展主动锻炼,被动锻炼每次时间缩短为5min左右,次数则可增加至5~6次,主动锻炼方式包括病床上坐起、下地慢走等,30min/次,2次/d。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受损功能水平、生活自我干预测评值和肢体运动功能测评值;
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检验。利用统计学P值衡量和评估本次实验探究的结果数据以及论证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测评值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组患者受损功能水平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和肢体运动功能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测评值变化情况比较[(x±s),分]
组别 | 受损功能水平测评值 | 生活自我干预测评值 | 肢体运动功能测评值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44) | 16.24±0.73 | 7.28±0.16 | 43.97±0.36 | 77.21±0.64 | 68.84±0.77 | 75.39±0.69 |
观察组(n=44) | 16.26±0.74 | 4.31±0.14 | 44.01±0.39 | 82.65±0.73 | 69.08±0.63 | 82.27±0.83 |
t值 | 0.127 | 92.664 | 0.499 | 37.169 | 1.600 | 42.281 |
P值 | 0.898 | <0.001 | 0.618 | <0.001 | 0.113 | <0.001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44 | 20(45.45) | 16(36.36) | 8(18.18) | 36(81.81) |
观察组 | 44 | 23(52.27) | 20(45.45) | 1(2.27) | 43(97.72) |
x2值 | 4.455 | ||||
P值 | 0.034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急症,主要因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病变和组织坏死。目前,虽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疗效显著,但康复效果还与护理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康复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严谨和科学地护理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近些年,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该护理方式具备一套规范化的护理流程,相较于一般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也更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追求个体化的护理。一个护理团队由多位专业人员组成,他们能够充分展现各自的优势,密切协作,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护理[2-3]。优质护理的目标定义更为清晰,具有更强的计划性,全方面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品质,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受损功能水平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和肢体运动功能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本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都证实了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地提升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品质,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此次研究也展示出患者对优质护理更高的满意度,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包括疾病相关信息、溶栓方案、护理方案、注意事项以及早期康复锻炼的讲解等,让患者对疾病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因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特点,溶栓后患者可能会有不良的情绪表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必菲;宋克娇;张兰菊.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02):104-106.
[2]梁博众.静脉溶栓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7):113-116.
[3]王小霞.优质护理应用于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2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