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曾燕华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运动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84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侧外旋角度(体侧外旋ROM)、主动前屈角度(前屈ROM)、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的关节功能,并且可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

【关键词】肩袖损伤;关节镜;肩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

肩袖损伤是一种软组织损伤类型,临床上较为常见,在体力劳作时以及体育运动过程中,因姿势不正确易引起肩袖损伤。肩袖损伤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部疼痛,还会限制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1]。临床治疗肩袖损伤多采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技术,这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好[2]。规范、合适的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肩袖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多元化健康宣教的应用使患者对肩袖损伤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功能锻炼等内容更为了解,有效解决肩袖患者护理中遇见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也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3]。早期的运动训练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如不能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不仅影响康复进程还会加重损伤[4]。本研究将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应用于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84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②精神状态较好,有正常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手术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次研究知晓。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损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观察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讲座。安排高年资护士对患者集中进行授课 2 次,讲课内容包括疼痛管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功能锻炼及外展支具的使用。告知最新治疗手段以及正确康复锻炼方法,避免误诊误治。(2)健康手册。入院后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涉及肩袖损伤病因、常规注意事项、治疗措施及术后功能锻炼。认真地进行手册内容宣传和详细讲解。(3)视频宣教。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视频,包括肩袖损伤撕裂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术后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同时将微课视频文件制作成二维码,患者及家属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观看。(4)微信公众号管理。科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推广微信公众号,同时定期将有关肩袖损伤护理及治疗知识、功能康复、科普文章等内容导入公众号平台。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便于随时随地观看。(5)一对一教育。住院期间通过医护工作者开展面对面术前宣教及术后功能锻炼教育工作,主要在床旁进行宣教,了解患者实时动态病情变化,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和掌握程度,指出其认知误区,并及时详细的补充说明宣教。(6)术后2~4周:制动训练。从患者开展运动训练的第1天开始,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指导,如教会患者进行手掌握力、手腕划圈、肘关节屈伸等训练。患者开始正式康复训练前,护士指导患者体位保持正确,同时让患者知晓肢体固定的重要性。患者处于卧位时,可以在肘部和胸部之间垫一软枕,使肩关节处于外展位。肩周肌等长收缩训练于进行上述训练1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该种活动方式应保持在无痛活动范围内,每次训练15~20下/次,2~3次/d。每次练习结束后,在患肩部位冰敷15~20 min。(7)术后5~7周:保护性训练。该阶段可以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将训练量加大,因为这一阶段患者的肩袖损伤相对而言有所好转。患者在此阶段可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和被动活动训练,训练保持在无痛活动范围内进行。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借助滑轮、肩梯、火车等辅助训练工具,训练过程中控制肩关节活动范围在肩平面以下。此外,还可进行姿势矫正训练、抗阻肩胛骨运动等,也可适当锻炼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及进行肱三头肌向心收缩练习。以上所有训练都应控制在无痛范围内,15~20下/次,2~3次/d。(8)术后8~9周:增强肌力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将所有平面的肩关节最大范围运动尽可能完成,另外可进行肩袖、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和肩胛骨、盂肱关节运动。此外,该阶段还需进行加强肌力训练和持续姿势矫正训练,进行负荷练习,在手臂上绑患者可承受的低重量的沙袋,促使关节的稳定程度增强,30~40下/次,2~3次/d。(9)术后10~12周: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该阶段继续进行抗阻训练,不断加强三角肌和肩袖肌的训练,确保这些肌肉功能恢复正常,增强肢体和关节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肌力和肩袖张力,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患者可进行技巧训练、投掷训练、负重上举训练。第12周后,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肩外展运动,基本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至正常范围,另外需不断加强冈上肌和肩袖肌抗阻训练,训练中采取循环渐进原则。30~60 min/次,2~3次/d。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体侧外旋角度(体侧外旋ROM)、主动前屈角度(前屈ROM)、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UCLA肩关节评分总分35分,分值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ASES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UCLA评分34~35分为优,28~33分为良,21~27分为可,0~2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比较(x±s,°)

组别

n

体侧外旋ROM

前屈RO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2

29.75±2.40

35.58±3.41

116.39±12.37

136.79±7.06

观察组

42

29.78±2.41

45.42±3.97

116.28±12.43

151.43±9.02

t

0.328

11.194

0.396

8.607

p

0.669

0.000

0.714

0.000

2.2两组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

n

UCLA

ASE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2

11.18±0.36

18.55±3.09

53.72±4.61

71.13±5.04

观察组

42

11.21±0.39

37.80±4.98

53.71±4.63

92.45±6.19

t

0.517

17.806

0.594

17.895

p

0.682

0.000

0.738

0.000

2.3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n(%)]

组别

n

优良率

对照组

42

17

17

6

2

34(80.95)

观察组

42

30

11

1

0

41(97.62)

2

5.015

p

0.002

3讨论

肩袖是肩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控制肩关节运动,同时可维系肩部的稳固性[5]。肩袖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类型,其好发于年轻人,主要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以及体力劳作时,因姿势不正确引起。一旦肩袖受损,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肩部运动,还会诱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炎,使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躯体痛感[6]。目前该病常采取关节镜下修复术,术后的护理是关乎患者预后的重点。本研究将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应用于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侧外旋ROM、前屈ROM、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多元宣教下的早期活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的关节功能,并且可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锐,董云,杨勇,等.电针促进肩袖修复术后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516-520

[2]李蔷,刘晓华,刘克敏.等速肌力训练在肩袖修补术后康复中的作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56-160.

[3]叶鸣晨,丁伟.多元化宣教在单侧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4):538-539.

[4]Gutiérrez-Espinoza H,Araya-Quintanilla F,Pinto-Concha S,et al.Effectiveness of supervised early exercise program in patients with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Study protocol clinical trial.Medicine,2020,99:188.

[5]陈疾忤,陈世益,张鹏.肩袖间隙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01):55-57.

[6]牛茹,那键.分阶段康复锻炼对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 (18):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