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怎么治疗面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中医针灸怎么治疗面瘫?

赵旭东

大竹县中医院  四川 达州 635100

对于面瘫,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见到周围的人出现此症状。面瘫的发生往往十分突然,无任何预兆,可能导致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等显著症状。在此类疾病的处理上,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显著。针灸对面瘫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康复速度和效果就越好,且后遗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中医针灸对面瘫的治疗方法。

一、面瘫的症状表现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疾病,也被称为口眼歪斜,其主要表现为口眼朝一侧歪斜。此病的发生不受年龄和季节限制,多在一侧面部的短时间内发病。面瘫的发生与头面部经络的阳经有关。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时,会导致面瘫。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由于足太阳和阳明经筋的功能失调,会出现眼睑无法闭合和口颊部肌肉异常的症状。此外,疱疹病毒等非化脓性炎症也可能导致面瘫,如亨特面瘫。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该病症通常具有急性发作的特征,患者醒来后可能会发现一侧面部肌肉出现麻木、板滞、瘫痪等症状。具体症状包括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口角下垂且朝健侧歪斜、鼻唇沟变浅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患侧无法皱眉、闭目、蹙额、露齿或鼓颊等现象。部分患者在初期还会出现耳后疼痛,并在患侧出现味觉减退或消失的症状。若病程迁延未得到治疗,患者还可能出现瘫痪肌肉的挛缩,导致口角向患侧反牵,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呈现“倒错”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面部受凉史,产生舌淡、苔薄白,可能为风寒证;若继发自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则可能为风热证。

二、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1.早期的治疗

于早期治疗,针灸的取穴通常包括患侧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及双侧的合谷。此外,根据不同的病症,针灸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配合相应的配穴。风寒证的患者,配穴中通常会加上风池;风热证的患者,则会加上曲池。如果亨特氏综合征患者出现耳后痛剧的情况,则需要考虑取翳风、头维并加电针治疗。在患者康复期,可以考虑加上足三里穴位。如果患者人中沟出现歪斜,可加水沟,鼻唇沟较浅则加外迎香。

在进行面部针灸治疗时,推荐采用毫针针刺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疼痛或酸胀感来把控针刺的深度,直刺或横刺0.5-1寸。在针灸过程中,我们通常进行30分钟的留针,期间需要2次行针,轻刺激的手法最为适宜。对于面部穴位,初期应避免使用电针,而应采用平补平泻法。在恢复期,可以加入灸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的针灸手法应适当减轻,避免过重的手法以及过多的针刺。对于肢体远端的穴位,推荐采用泻法,且手法应重。

2.恢复期的治疗

对于面瘫的恢复期,许多医疗专家存在不同的看法。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恢复期的特征:首先,病情逐渐稳定是恢复期的首要表现,在这个阶段,面瘫患者耳后的疼痛感逐渐消失,这是一个明显的健康恢复的信号。其次,一些患者呈现出向愈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们的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另一些患者,尽管他们的面部肌肉仍处在“沉睡”状态,但其症状表现已经有所减轻,各种不适症状也表现得相对平稳。通常,这个阶段发生在患者发病后的1周至1个月之间。在此阶段的治疗中,建议继续采用早期治疗的穴位方法,同时配合双侧的足三里穴位。对于足三里,我们可以选择温针灸行针,以增强治疗效果。

综合患者体质实际情况,建议在面部酌情使用电针疗法,治疗强度应以患者面部肌肉出现微跳动为能耐受程度。针对一些久刺无反应的患者,可考虑采取点刺法,选用数根1寸的针对下眼睑、阳白穴和颊车等位置进行点刺,刺激量需稍大。另外,也可考虑使用皮肤针法,用梅花针叩刺颧髎、阳白、地仓和颊车等穴位,局部出现潮红即可,建议每日或隔日行针一次。若与隔姜灸法结合使用,效果不佳时,可休息7-10天,让患者面部神经在此期间自然调整和恢复。最后,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根据顽固性面瘫进行针灸治疗。

当患者侧面肌的功能逐渐恢复时,应考虑减少或停止对局部的刺激,并转向远端穴或背俞穴进行标本调治。在此过程中,针灸具有量的累积效应,因此过多针刺患侧可能引发面肌挛动或倒错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全身上下气血阴阳调治后,应对患侧面肌恢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患侧面部穴位的针刺处理。通常建议保持隔日一次或一周两次的行针频率。

3.后遗症期治疗

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病毒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针对患者面部局部肌肉发僵的情况,建议采取远端取穴并针对局部进行放血处理。一般会选取足三里、合谷、太冲和三阴交等穴位。在放血处理过程中,会使用三棱针或26号的粗针对发僵的局部穴位进行点刺,如阳白、地仓、颧髎和颊车,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拔罐治疗,通常每周进行2次。对于面肌挛动的情况,可以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和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如果患者的恢复速度较慢,需要以扶正治本为主,选择背俞穴,对内脏功能进行调治。

总之,面瘫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面部功能的影响不可忽视。面瘫可能导致面部机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能对面瘫病情进行控制。因此,一旦出现面瘫症状,推荐选择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