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课程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

孟繁丽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市30045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学模式不断的创新,“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观念整体”付诸高职教育实践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课程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学理逻辑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课程论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对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有利于拓展课程育人功能。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3)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4)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教育,使毕业生在职场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2.1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机制健全与完善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课程思政的制度不够完善,各方面不能形成联动。部分学校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只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就可以实现,学校其他部门不用参与,也不用给予相应的保障与支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口令喊得响但实施不力、缺少支持。二是由于人事或者政策的变动,课程思政育人的环境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不能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持续推进,不利于课程思政高质量的建设和发展。

2.2学情分析不足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而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把握。这容易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削弱课程思政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2.3思政元素挖掘不够精准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多注重从教材各章节中挖掘思政元素,而忽视从相应职业岗位所需态度、素养中去了解。这容易导致教学与职业岗位脱节,影响课程思政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将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

3课程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3.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

机制体系的健全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保障组织建设。首先,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设定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比如每学期征集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开展课程思政教案、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保证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完整的课程思政教案。同时,由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牵头,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联系,相关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其次,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学校拨付专项经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审方面将课程思政的效果作为重要指标。

3.2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大思政”格局

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是落实三全育人目标的关键。课程思政要体现“大思政”育人格局观,从顶层设计上把好方向,将党的教育方针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有机融合,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培养立德树人意识,确保在思想上将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统筹好校内外资源,使多方资源有机融合,确保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人才培养实效,要在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措施、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例如,在“大思政”协同机制顶层设计上,应充分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构建党委二级、党组织、教工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统领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并安排相关部门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层层压实责任,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到人。除此之外,针对高职院校各院系、行政管理部门与教育教学部门,党委还应注重开展协同管理指导工作,通过党委科学、高效的统筹领导,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

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需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制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从而更好地为课程思政服务。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还需加强教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成果。同时,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3.4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

教师课程思政理念与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教师要有育人为先的理念,树立起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一样重要,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之责。二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思政教育能力,增强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能力,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还要创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将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专业课程。自课程思政提出以来,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对之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了很大贡献。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进入新阶段,要突破瓶颈,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09-11(1).

[2]张艳新,赖雪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论[J].探索,2019(4):127-129.

[3]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