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

郭雷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5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会将重心放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却比较忽视,导致体育课程无法将自身的素质教育价值发挥出来。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到体育教育结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要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学;策略

引言

近来,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新目标。体育作为高校基础学科之一,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模式进行提升改进十分必要的。

1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并不是只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而是在学生专业素养和学科水平基础上对身体、品格等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素质教育非但没有降低 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反而加大了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压力。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 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掌握 学科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承担祖国建设重任的他们还要在道德素养、人际关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 真正挑起了大梁。对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养,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这种强化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体育课程教会学生必要的运动技巧和能力,如球类运动的规范动 作、发力点、竞技技巧、比赛欣赏等,这些既能够激 发大学生对某类运动的兴趣,也能为日后选择某种项目加以练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在强身健 体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愉悦身心,锻炼意志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为同一目标挥洒汗水也能够加深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2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2.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受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大学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以教师灌输式讲解为主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但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却非常不利,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单一的灌输式讲解模式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身体素质方面是存在差异的,但统一的内容、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 化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存在畏难情绪,甚至会抵触体育课程。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存在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 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而这也导致一些体育 教师教学热情不高,难以投入自我能力的提升中,实际教学中只是满足于以往的课堂讲解方式,没有对教学模式内容进行改进、优化,缺乏创新意识,不愿积极投入对体育发展前沿知识的了解中,所以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而这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

2.2教师素质距离实施体育素质教育需要尚有差距

学生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而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引领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体育素质教育能够走多远。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通常都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适应了传统模式,同时也习惯了输出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育和训练方式,体育素质教育于他们而言具有挑战性。如果没有教师深入的思考和丰 富的经验,体育素质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成为一 纸空文。

3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素质教育向 高校体育提出了更高且更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第一,改革高校体育普 遍现行的分班教学模式,赋予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项目和内容,而不再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者计划限定某一种或者几种体育项目的学习。例如,现有教学模式一般会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相应的项目供学生学习,学生一般没有依据自己兴趣选择想要学习的项目的权利。而改革后学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预先采集学生学习意愿,整合全校的体育教学资源,而学生可以通过选课平台预先选择 体育课程。如此的话,学校和学生都可以改变盲选状态,实现需求和供给的高度匹配,这在技术和体育教学实践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体育素质教育实践并不只 体现在课前的双向匹配上,在课上讲授示范和课后指导反馈上也会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教师能够采用将教学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二是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实 时连线接受教师的及时矫正,这样必然能够使得他们 的动作更加规范、高效。

3.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基于素质教育展开体育教育 的重要性,并要加大体育锻炼宣传力度,可以借助学校广播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就体育锻炼理论方法广泛进行宣传,使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可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为其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定期进行体育竞赛活动、运动会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逐渐对体育学习训练产生浓厚兴趣。同时,高校还应针对体育教育进行鼓励机制的建立,对于愿意积极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的学生及教师予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奖励,通过奖励,激发师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能动性。此外,高校还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校内体育设施建设,开放校内体育设施,包括舞蹈房、健身房、球场等,创建良好的硬件环境,从而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强化学生体育思维的培养

所谓体育思维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在开展一项体育项目的时候,要知道规范动作、勤加练习,而不是急于求成,追求不切实际的“速成”效果。强健的身体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但是锻炼和健身没有捷径,只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具体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思维或者观念,一方面务必让学生懂得到体育锻炼的必要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务必要帮助大学生们通过规范、有趣、规律的练习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为未来的自己蓄积 能量。

3.4加强教师筛选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选拔高校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专业能力过硬,具备先进的素质教育意识,对于体育素质教育相关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体育教师是体育素质教 育的践行者,所以必须要确保其综合素养达标。对于现有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培养,使其能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具备素质教学的意识,能够切实将这一教育思想方针贯彻下去。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合理也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所以高校一定要能够结合实际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做好职前职后教育工作,定期对其展开培训,确保体育师资队伍能迅速成长壮大,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体 育教育。而高校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除关注知识技能传授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全面贯彻素 质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具备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等,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今后学习和步入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以及今后工作中的各项压力。

参考文献

[1] 于华荣.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我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8,35(4):100-103.

[2] 徐畅.高校体育课热身准备活动与瑜伽相融合的实用性探究[J].体育科技,2019,42(2):95-97.

[3] 王群英.高校冬季体育教育中学生身体疲劳恢复方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8,43(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