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 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114011
摘要:新课标强调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开拓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提升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展开探究,为学生未来深入研究数学原理、创新数学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
引言: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社交技能形成,又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基于问题情境的合作与探索中优化自身认知,积累数学实践经验。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用数学语言解释数学原理、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
一、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群体差异
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相比小学数学,有着更为广阔的延展性,学生将要面临着对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更高要求和巨大挑战。由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群体差异,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相应的数学提升,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例如,在学习“图形性质与证明”内容时,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图形,让成员共同去探索和发现图形的性质。在合作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专长,比如有的学生对几何有独特的理解,有的学生对代数有深入的洞察力,引导学生为小组合作学习分享经验,提出质疑,促进思想的融合和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小组合作凝聚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个体努力为基础,将合作作为核心,并通过适度竞争和质疑等途径促进学生发展,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最大提升。教师需要注重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技能。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相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共享思考,互相补充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依据情境合理穿插竞争性元素,如小组间的游戏竞争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组间内容和能力互补,通过竞争、质疑与共享,使每个小组都可以从其他小组的思路中学习,从而推动自身思考方式全面性和综合性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组建小组,促进合作学习
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开展,需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学生关于认知经验、兴趣爱好、学习特质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内容基础上,结合情境和任务等因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1],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优势互补。此外,教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小组负责人,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以及各成员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特质,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小组的知识架构,并促进成员间的共同进步。
以人教版初数学七年级(下)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教师结合小组成员间的群体差异设置分层任务,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感和价值感,使每个成员都为小组合作贡献力量,提升思维,教师则要在各组之间走动,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二)设置探究问题,明确合作目标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等多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结合学生学情和学习特质,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积极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2]。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现象和真实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原理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好地依托生活经验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启发性或项目式等问题解决中,逐渐明晰合作目标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人教版初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中,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为出发点,构建全等三角学学习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全等∆ABC与∆DEF之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并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实践,如先画一个∆ABC,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画一个与之全等的∆A’B’C’,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以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为方法进行对比,得出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都不能画出全等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良好发展。
(三)强化操作规范,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中具有严格的教学流程和规范,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应牢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分组,合理实施,有效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探究、引导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群体差异,协调好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流程,规范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价值,从而使其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内涵,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
以人教版初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三章《轴对称》教学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规范合作学习流程,将学生定位于学习操作者角色,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以目标为导向做好学习规划,如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几何图形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涵养数学文化和艺术内涵。
结束语: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从科学组建小组,促进合作学习、设置探究问题,明确合作目标、强化操作规范,提高合作效率等方面实施科学教学策略,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群体差异,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引领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探究 [J]. 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2020, (08): 12-14.
[2]胡宝琳.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 (21): 62-64.
吕应洁.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 (20): 95-96.耿丽娜 女 辽宁鞍山海城 1984.8.6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中学数学教师,中学一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