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关于技工院校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殷秀华

日照市技师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一批懂理论,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智造工人。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技工院校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公差课程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抽象晦涩,让学生难以理解,无法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公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公差课程   工学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为适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响应国家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专业人才,技工院校公差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

工学一体化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公差课程主要由概念,原理和标准化规定组成,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入门学科,通常会在第一学期开设。但新生刚刚入校,专业知识匮乏,接受能力偏弱,很难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让教学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成为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那么,公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下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新模式,跟大家分享以下五点看法,供学习交流。

一,教材改革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好的教材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异,形散而神不散。公差课程的传统教材作为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的载体,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增加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兴趣,这是教材改革的基本要求。不同教材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景,使教学和教材完美结合,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和《产品与质量检测》两本教材结合使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测量过程中主动查找和应用公差理论,把理论知识和工厂实践任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望,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厂任务的同时,学习,理解和应用了公差课程的理论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教学方法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就是细节。教师必须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推敲,详细把握教学任务的每个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设计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环节,传达给学生,让教与学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学环节排序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衔接紧密。教学环节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多个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有横向或者纵向的各种联系。教学环节要根据这些关联性,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排列顺序,以降低学习难度,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保障。首先教师引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方法。教师在什么时间引导,用什么方式引导,引导什么主题,需要达到什么目的,都是课堂设计的重点。其次学生主动查阅,分组讨论,亲历亲为是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通过我的一个教学案例来感受一下课堂设计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极限尺寸、偏差、公差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我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从测量入手,先让学生学会常用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再发给学生一个轴的零件图和加工好的轴类零件,图纸标注了尺寸和公差,然后布置测量任务,安排学生实际测量工件。在学生测量之后给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手里的零件尺寸合格吗?怎么判断是否合格呢?同时允许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教科书,上网查询,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找出正确答案。大家兴致勃勃,气氛热烈,一改往常对公差课程的畏难情绪,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最终一堂课结束,同学们都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我在设计这个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设计了五个环节,然后根据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先后排序,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衔接,用开放式的多种学习方法的组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教具是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必要辅助。根据一体化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公差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控制机械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以保证其可以互换的特性,因此零件是公差课程课堂教学的必要教具。教科书上只有相关的零件图纸,没有配套的零件实物,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制作相关零件供学生课堂教学使用。我曾设计过一个台阶轴和一个套筒的装配零件,里边融入了配合的概念以及配合制的相关理论。我把图纸和零件分发给学生实际测量,并判断配合性质以及配合制度。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了不同配合性质的差异,理解了配合性质和配合制度的含义,本来抽象复杂的理论变得具体鲜活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应用熟练。

四、实训场所是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依托。没有实训场所,公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无法实现。公差课程包括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两个部分,极限配合属于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于计量范畴。一体化教学总的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公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以测量任务为载体,把极限配合的理论知识融合进去,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查阅、自主探究,做中学,学中做,完成测量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掌握极限配合的理论知识。因此,完成实际测量任务需要的实训场所不可缺少。实训场所应尽量模拟工厂检测车间的真实场景,方便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体验工厂生产的紧张氛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反思和评价是提升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反映教学成果的有关内容,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数量,应用知识点的熟练程度等,我们都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思。评价方法是否新颖有效,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思考和设计的重点。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取同学或者小组间互相评价并结合教师点评的方法,教师点评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同时配合成果展示,知识点延申,生产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通过总结和点评,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学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教学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本着够用实用可用的基本原则,应该开展更多的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课堂走进企业,让生产步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必要的实践机会和场景。其次,实训设施应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目前的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一体化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前沿科技,广泛设立模拟课堂和模拟工厂,加强互联互通,提高数字信息即时传输能力,实现教学生产同步进行。再次,公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把控能力,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努力成长为一名双师型优秀教师,满足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结束语: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是工业发展对技工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作为专业课教师,担负着培养更多更高水平人才的光荣职责,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黄毅.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2):142-144.

[2]王伟.技工院校工业分析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化学分析“标定高锰酸钾浓度”章节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214-215.

[3]王钊.机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1):223-224.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18.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