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乡镇工程活动中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浅谈山区乡镇工程活动中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李作雄

广东省粤东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摘要: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在山区乡镇工程活动更为常见且严重,通过对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成因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些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才能提高山区乡镇工程建设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性。

关键词:山区乡镇;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

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是山区乡镇工程活动常见而严重的问题,具有多发、频发,点多、面广,危害巨大的特征,易造成人员伤亡或失联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和应用山区乡镇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1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1.1为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在山区乡镇工程活动中,滑坡和崩塌是较为频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发生后往往对已建工程或正在建设工程造成较大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对山区乡镇工程周边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预测潜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1.2保护生态环境

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滑坡和崩塌现象会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从而破坏周边植被和水域生态系统。如不加以防治,岩土裸露的已崩已滑地段经风化、雨水冲刷后将再次趋于不稳定,引发水土持续流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滑坡、崩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山区乡镇工程活动中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

2.1自然因素

山区乡镇工程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基础,强降雨是引起滑坡和崩塌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山区乡镇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少考虑降雨对地质条件的影响,强降雨时,雨水大量下渗,冲刷岩土体,可造成岩土体容重(饱和)增大,土体强度降低,由于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产生,使斜坡基床与边坡滑体、崩塌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因此,在强降雨时崩塌体更容易倾倒或滑移,从而导致崩塌体地质灾害的发生。

降水对崩塌的诱发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雨水的渗入增大裂隙网络中的动水压力,坡体向临空面方向的推力显著提高;②分离面两侧的岩土层受雨水的浸润而发生软化,分离面的抗滑阻力显著降低;③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岩土体的水力侵蚀,使分离面的隙缝不断增大。这些作用都可能使暂时稳定的岩土体在某一时刻突然失隐。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规模的削坡建房和滥砍滥伐等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坡地系统结构,促进了外部激发条件,为崩塌的发生创造了激发条件。坡面上削坡修建道路房屋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斜坡的自然稳定性,开挖坡脚使得斜坡存在临空面,且通常开挖坡面裸露,同时上边坡未做任何有效支护措施及截排水措施。雨水渗入坡面后,增加了土体自重降低了土体力学性状,从而导致崩塌体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边坡应力平衡;同时,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产生了大量临空面、危岩体;另外,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植被,导致岩土体裸露,加剧了风化作用,且持续被雨水冲刷等;因此容易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2.3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对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地层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例如,裸露的松散土层、高含水层、薄弱的构造带和层厚较大花岗岩坡残积层等都是滑坡和崩塌易发区。然而,在缺乏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乡镇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未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或工作不充分以及建设人员对潜在地质灾害风险认识的不足,进行盲目建设,增加了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3山区乡镇工程活动中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3.1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方法

在以往工作方法中,人工地面巡排查是识别地质灾害的主要方法,但难以有效完成人力难至、山高路险区域的调查,这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较为低下,而且难以有效保障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科技发展,遥感卫星不断增多,遥感技术及无人机设备高速发展,可选用卫星光学遥感及机载LiDAR技术识别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对于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山区乡镇工程活动区域,利用卫星光学遥感技术可识别绘制由于降雨、地震或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诱发的一些纹理特征或光谱较为明显的滑坡、崩塌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对于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乡镇工程活动区域,可选用机载LiDAR获取的DEM进行解译识别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地貌特征。

3.2监测措施与应急调查、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位于斜坡地段的山区乡镇工程,对有变形迹象,危害程度大,稳定性差,威胁人员数量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雨量计、含水率、位移计、倾角加速度等专业或普适型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明确告知大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对一些不易到达,不易目测监测,变形不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以安装监控设备,可以拉近放大观看坡体细节部位,也可以监控过往的行人,进行远程调度指挥。

制定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划定危险区域,竖立警示牌,对崩塌滑坡处覆盖防水布,避免雨水进一步冲刷,造成更大的崩塌滑坡面,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经过、原因,研判趋势,提出当前处置和后续防治建议。

3.3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采取搬迁避险、排危除险、工程治理等经济适用的综合治理措施。简易厂房、棚房可以采取搬迁的办法;对于整体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植被发育很好,只是暴雨情况下在岩土体裸露处局部被雨水冲刷,对这种危害程度小,规模小的水土流失区可以采取在汇水处挖建排水沟,坡脚种树,坡面植草等生物防治措施: 此外还有坡表防渗、裂缝回填、后缘减载,回填压脚、支挡、拦石墙、削坡清表减载、分级削坡、挖环山排水沟等排危除险措施,既经济又管用。对于采石造成的崩塌陡坡可以采取柔性防护网、被动防护网等措施:对于风险高、险情大的点,建议经济条件好的镇区采用铺固+格构+喷播植草措施进行工程治理。

3.4综合防治策略与管理措施

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从综合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和规划至关重要,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乡镇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效果和预警能力。通过深入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演化机制,开展灾害预测和风险评估,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舆情宣传和公众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削坡建房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进行定期巡视、群测群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地质灾害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能够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对于山区乡镇工程建设的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了实现乡镇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效果,并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麓尔.地质灾害治理在废弃矿山环境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2,(17):223-225.

[2]王厚,刘鑫.浅析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2,29(08):139-141.

[3]王文庆.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探讨[J].西部资源,2022,(04):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