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陈燕 何燕 李国林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第三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摘要:小学中段数学无论是在学生的知识提升和基础巩固上都非常重要。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知识体系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计算、概念和基础操作上。在小学中段数学中知识的综合性和难度进一步加强,新的题型和运算定律开始出现。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高效讲授也要注重课后练习的重新设计与分配。课后练习的布置要注重减负提质,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进一步进行作业的合理有效设计。本文就是基于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中应用分层设计这一理念与方法为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分层设计

一、分层设计定义

所谓的分层设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指按照不同的分层分类方式,为特定的目标人群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中的分层设计就是指面向学生个人以及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学习能力进行课后练习的设计与布置。

二、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作业分层设计意识

在当前的小学中段数学的课后练习布置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没有将分层设计地应用到作业设计当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缺乏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有的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无差别的课后练习布置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吸收情况不甚关心,因而其教出来的学生就会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情况。这也表现出有的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吸收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实践理念没有深刻的理解。有的教师为了自己在评阅时候的方便也不愿意花费心思去设计课后练习,这样下去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吸收与之后的成长。学生在三四年级中,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认知和情绪,如果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践,缺乏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意识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利的。

(二)课后练习分层时不够合理

此外,也有的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论是课堂知识内容的讲授还是课后练习的布置与评价反馈都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和部分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较弱,就会导致在课后练习的分层设计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有部分教师针对学习成绩高知识接受快的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会出现作业较难较为复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对于知识接受程度差的同学,一味地设计课堂中教授过的问题和一些过于简单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互联网智能设备充斥的当今环境下,学生的自制力也不是很强,作业设计的枯燥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分层设计应用到小学中段课后练习中的具体实践

(一)分层设计

中段学生在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积累之下,在学习上必然呈现差异性与个体性的发展现象,这也是因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同,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喜欢数学课程。因此,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牢固,所取得的学习成绩较好。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本身便没有较为积极的兴趣和热情,所以,也无法掌握数学课程学习技巧,造成学生数学课程基础不够牢固,在运用之时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而中段数学教师便需要根据学生这一具体情况,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升作业难度和复杂度的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强化训练;而对于一些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之时,需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以后,再进行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比如,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可以给学生多出一些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会很快掌握公式。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要布置一些基础的题目,还要再延伸一些,比如公式的变形,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这种分层设计的教学办法,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时又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落实核心素养,促进综合提升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改革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观点也在发生改变,应强化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在作业设计中的比例,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言,有着极大化的推动作用。

比如,以这样几道单位填空题为例:一家三口当中,爸爸的体重是75(),妈妈的体重是50(),我的体重是35()。这道题目是在教学对“克”和“千克”等单位认知过程中一道普通的作业题目,笔者对其进行了变换,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视角出发,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回答:已知一艘小船,一次性最多可以乘坐10名小朋友,则这艘小船的承重量大约在300~500()?(A千克;B克;C吨;D斤)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斤”的概念接触得比较多,尤其是受到家长的影响,会将其默认为一个较为寻常的单位。而这样的作业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与课本中的硬性知识进行关联,提升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中段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在缺乏一定学习经验之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境,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之时,应避免学生出现逻辑失误,通过引入生活实际元素,将作业设计与生活元素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完全可以依靠生活经验来弥补学习经验,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基本目的。

比如,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3斤胡萝卜花了6元,买了2斤芹菜8元,问胡萝卜和芹菜的单价是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贴近,因此学生解答题目时就没有多大难度。

(四)锻炼学生思维,重视动手实践

小学中段学生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处于一个基础性向思维性过度的阶段,所以在学习数学课程之时,如果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把握不好难易度,便会导致学生过渡之时出现相反的效果,造成适得其反。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后练习设计之时,如果引入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元素,便可以进一步在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过渡,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能够进行综合性运用。这需要小学中段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融入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基本内容,并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在作业完成之中能够避免枯燥和乏味,也可以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新课中所学习到的基本知识,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测量》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测量单位,让学生能够对毫米、分米、米等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在作业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好测量工具,在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一些物体的测量,如桌子、书本、椅子的长度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结语:

小学中段数学课后练习的分层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都大有助益。本文在对分层设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进行论述后,对目前课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分层设计在课后练习设计中的几点实践应用方向,以期能够推动小学中段数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71.

[2]杨永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