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银桥镇人民政府 671003
摘要:水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环境和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水资源保护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创造更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的条件,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价值,以更低的成本来提升水资源保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环境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治理等。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管理的现存问题
1.1建设与管理意识不足
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是当前极其重要的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在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和管理意识不足。首先,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部分地区和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对环境影响不够重视,忽视环保投入,导致一些地区和企业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例如:一些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其次,对于水资源管理而言,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有待加强。虽然在大城市中,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供应压力的加大,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但是在一些农村和落后地区,仍然存在大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例如:一些地区的水龙头漏水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入手。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的普及率。同时,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进行惩罚,形成震慑力。而对于个人而言,应加强环保和节约用水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和节约用水意识,减少浪费行为,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1.2对于水资源管理力度和能力不足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节约用水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人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态度比较宽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同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也亟待提高。一些地区仍存在缺乏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现象,无法有效监测、管理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难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从发展重点入手明确发展方向,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重点包括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关键。首先,生态保护过程中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能力,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进生态保护与扶贫相结合。其次,针对污染防治相关内容,应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污染源监管,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促进垃圾分类处理等。在资源节约等方面,应推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力度,加强能源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景观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治理。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土地整治和草原生态建设,提高植树造林质量,推进土地沙化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发展策略
3.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水技术推广,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发展和资源使用的不均衡是主要弊病,在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利用量大,所维持和消耗的能源量同样很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水资源的供给和应用效率明显降低,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消耗和浪费情况有所减少。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充分使用回收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保持资源使用平衡,保障城市发展.
3.2节水技术应用
(1)智能灌溉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监测土壤湿度、降雨量、蒸散发等因素,实现精准、高效的灌溉,减少水的浪费。(2)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包括滴灌、微喷、喷灌等,能够使灌溉水精准地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3)循环利用水资源技术。包括雨水收集、灰水回收等,将洗衣、洗车等生活用水和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对自来水的需求。(4)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通过处理废水、减少污染源、强化水资源保护等手段,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水资源安全。
3.3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
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结合水资源利用现状,应健全完善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区域河流水域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生态水利工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其次,在运行机制方面,在制定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方案时,应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择、积极引入和探索适合当地水域的生态发展模式。例如,可以选择整体性的水域生态发展模式,在工程建设中注重水利工程与周边水体之间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注重保障水体正常流动,另一方面注重增强水体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生物活性,以此来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的分解和净化能力。在此过程中,应基于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和水质控制标准,注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系统的效能。考虑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河流的流量、宽度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调整。例如,可以在工程施工建设中放置少量的水生植物,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同时,也能够用于净化水资源,减少河道污染问题。最后,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投入,建立长效的投资和保障机制,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支持。例如,可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机制,拓宽生态水利工程的融资渠道,同时以长效的投资和保障机制来推动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应用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自然,人与社会是永续的命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资源,也是社会发展和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应该全面、科学、有针对性地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效率,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应用,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保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彬,马勇骥,张乐源,等.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11):22-25,48.
[2]杜新强,何立滢,姚泓钰,等.近15年来中国北方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2(6):66-75.
[3]申豪勇,李佳,王志恒,等.黄河支流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J].中国地质,2022,49(4):112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