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 贵州 贵阳550000
摘要:浇筑顺序:放立杆控制线→立杆并将横杆的插头插进立杆插座→横杆与相邻立杆通过插头插入插座形成稳定的结构→搭设梁底找平杆(承重杆)→搭设斜拉杆→立杆顶部插入可调顶托→搭设梁板底模板
关键词:模板支撑体系使用区域及梁结构;墙模板设计;施工方法及操作要求
前言: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进行100%检查。
1模板支撑体系工程概况和特点
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项目地下消防水泵房凝土模板支撑最大搭设高度为5.1m,最大高梁截面500×1700,最大板厚250mm,经危险性分析验算,集中线荷载为27.764 kN/m。按建办质【2018】31号文附件2模板支撑体系的规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本模板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同时根据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4月12日下发的筑建通【2021】84号文《关于建筑工地推广使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的通知要求,本方案地下室消防水泵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承插型盘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架。
1.1.1 模板支撑体系使用区域及梁结构概况
本次模板工程实施区域主要为地下消防水泵房主体结构区域,具体实施区域的结构情况如下介绍:
(1)本工程混凝土模板工程主要为线荷载超过相关规定,超过一定危险程度,根据实施区域的梁结构线荷载值将其划分为两类梁结构,具体见下表1:
表1梁结构划分表
代表编号 | 宽(mm) | 高(mm) | 截面面积(㎡) | 线荷载(kN/m) | 备注 |
L25 | 200 | 500 | 0.1 | 3.67 | 一类梁 |
DL26 | 250 | 500 | 0.125 | 4.587 | |
DL28(1) | 250 | 600 | 0.15 | 5.362 | |
L4A | 300 | 600 | 0.18 | 6.434 | |
KL5 | 300 | 1000 | 0.3 | 10.152 | |
L17 | 350 | 900 | 0.315 | 10.76 | |
KL5(1) | 300 | 1100 | 0.33 | 11.081 | |
DKL17 | 550 | 1400 | 0.77 | 25.428 | 二类梁 |
KL15(1) | 500 | 1600 | 0.8 | 26.215 | |
KL15 | 600 | 1400 | 0.84 | 27.74 | |
KL5(1) | 500 | 1700 | 0.85 | 27.764 |
(2)本工程所实施区域的待施工板厚均为250mm,所以在计算时均使用此板厚进行验算。
(3)本工程待施工框架柱截面尺寸型号主要为800mm×700mm、800mm×800mm及850mm×800mm,本次设计考虑将所有框架柱设计均按一类进行设计计算。
(4)设计计算时支模高度取最大高度5.1m。
1.1.2 模板支撑体系的地基基础情况
本地下消防水泵房总共1层,其使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均置于其结构混凝土底板上;混凝土模板支撑基础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经验算达到承载力要求。
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
1.1.3 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4 支撑体系区域的结构平面图
图2地下消防水泵房结构平面图
1.1.5 支撑体系区域的结构剖面图
图3地下消防水泵房剖面图
1.1.6 质量目标
(1)建设单位单位要求:满足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2)内部管控要求:
1)满足建设单位合同要求
2)单位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4)大力推广应用国际国内同期行业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
5)持续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6)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
1.1.7 安全目标
(1)建设单位单位要求: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满足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2)内部管控要求:
1)安全管理目标
①在建项目安全评估率100%;
②员工(包括分包商员工)岗前安全、职业健康培训、操作技能培训100%;
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率100%;
④特种设备检验率100%、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率100%;
⑤特种设备检验率100%、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率100%;
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交底率100%;
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
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等100%;
⑨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100%;
⑩按要求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活动。
2)事故控制目标
①不发生有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②不发生一般及以上分包商负主责的生产安全事故;
③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一般及以上交通事故;
④不发生在自然灾害中承担管理责任的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⑤不发生经济损失30万元及以上的设备事故;
⑥不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火灾和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及以上的火灾;
⑦不发生因工程勘测设计原因造成的人身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责任事故;
⑧不发生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安全事故;
⑨不发生职业病和群体性危害事故;
⑩不发生事故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等行为。
1.1.8 风险辨识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本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应严格受到控制,属“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其分值L=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架体搭设人员以及木工、钢筋工在此环境中进行施工作业,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架体垮塌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极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件,取C=40。
D=LEC=0.5×6×40=120
120处于“70~160”之间,危险等级属“显著危险”范畴,需进行风险管控。
1.1.9 分级管控
本工程采取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方面进行管控,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1)专项施工方案需进行论证、方案交底、安全交底等工作;
(2)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在整个架体搭设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旁站检查,监督现场架体搭设班组严格按照通过专家论证的方案进行实施;
(4)整个架体搭设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进行监测监控工作。
经以上措施,其风险分数值L变为极不可能发生,取值0.2。
D=0.2×6×40=48,其危险程度较至“一般危险”,现场严格执行管控措施。
1.1.10 材料选项及规格
表2材料规格及计算参数表
面板类型 | 覆面木胶合板 | 面板厚度t(mm) | 15 |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 12 |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 1.4 |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 4200 | 面板计算方式 | 简支梁 |
小梁类型 | 矩形木楞 | 小梁截面类型(mm) | 40×80 |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 12.87 |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 1.386 |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 42.667 |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 8415 |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 170.667 | 小梁计算方式 | 二等跨连续梁 |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 可调托座 |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 30 |
立杆钢管截面类型(mm) | Ф48×3.2 | 立杆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 Ф48×3 |
钢材等级 | Q345 | 立杆截面面积A(mm2) | 424 |
对拉螺栓型号 | M16 |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 | 24.5 |
主梁类型 | 钢管 | 主梁截面类型(mm) | Φ48.3×3.6 |
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 Φ48×2.7 |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 205 |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 125 |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 4.12 |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 206000 |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 9.89 |
1.1.11 板模板设计
表3板模板设计参数表
主梁布置方向 | 平行立杆纵向方向 | 立杆纵向间距la(mm) | 900 |
立杆横向间距lb(mm) | 900 | 水平拉杆步距h(mm) | 1500 |
顶层水平杆步距hˊ(mm) | 1000 | 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mm) | 600 |
小梁间距l(mm) | 400 |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l1(mm) | 150 |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 | 100 |
1.1.12 柱模板设计
表4柱模板设计参数表
柱长边小梁根数 | 6 | 柱短边小梁根数 | 6 | ||
柱箍两端设置对拉螺栓 | 否 | 柱长边对拉螺栓根数 | 1 | ||
柱短边对拉螺栓根数 | 1 | 对拉螺栓布置方式 | 均分 | ||
柱长边对拉螺栓间距(mm) | 544,544 | 柱短边对拉螺栓间距(mm) | 519,519 | ||
柱箍搭设 | |||||
序号 | 柱箍距柱底距离hi(mm) | 柱箍依次间距(mm) | |||
1 | 200 | 200 | |||
2 | 500 | 300 | |||
3 | 800 | 300 | |||
4 | 1300 | 500 | |||
5 | 1800 | 500 | |||
6 | 2300 | 500 | |||
7 | 3000 | 700 | |||
8 | 3700 | 700 | |||
9 | 4400 | 700 | |||
1.1.13 墙模板设计
表5墙模板设计参数表
小梁布置方式 | 竖直 | 小梁间距l(mm) | 100 |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D(mm) | 150 | 对拉螺栓水平间距s(mm) | 400 |
主梁和支撑构造 | |||
支撑序号 | 主梁上支撑点距墙底距离hi(mm) | ||
第1道 | 300 | ||
第2道 | 900 | ||
第3道 | 1700 | ||
第4道 | 2700 | ||
第5道 | 3700 | ||
第6道 | 4700 |
1.1.14 一类梁(300mm×1100mm)设计
表6一类梁设计参数表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 梁两侧有板,梁侧立柱共用 |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 900 |
梁两侧立杆间距(mm) | 900 |
步距h(mm) | 1500 |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梁底为调直顶托 | 1 |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
梁底支撑枋木根数、平行梁跨度方向放置 | 4根,必须立放 |
梁顶层步距(mm) | 1000 |
1.1.15 二类梁(500mm×1700mm)设计
表7二类梁设计参数表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 梁两侧有板,梁侧立柱共用 |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 450 |
梁两侧立杆间距(mm) | 900 |
步距h(mm) | 1500 |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梁底为调直顶托 | 1 |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
梁底支撑枋木根数、平行梁跨度方向放置 | 5根,必须立放 |
梁顶层步距(mm) | 1000 |
1.1.16 梁(高900mm及以下)侧模设计
表8高900mm及以下梁侧模设计参数表
小梁布置方式 | 水平向布置 | 主梁间距(mm) | 600 | ||
主梁合并根数 | 2 |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 300 | ||
结构表面的要求 | 结构表面外露 | ||||
梁左侧 | 梁右侧 | ||||
楼板厚度(mm) | 250 | 250 | |||
梁下挂侧模高度(mm) | 650 | 650 | |||
小梁道数(下挂) | 5 | 5 | |||
第i道支撑 | 距梁底距离(mm) | 支撑形式 | |||
1 | 0 | 固定支撑 | |||
2 | 650 | 固定支撑 | |||
1.1.17 梁(高1000mm~1100mm)侧模设计
表9高1000mm~1100mm梁侧模设计参数表
小梁布置方式 | 水平向布置 | 主梁间距(mm) | 600 | ||
主梁合并根数 | 2 |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 300 | ||
结构表面的要求 | 结构表面外露 |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 600 | ||
梁左侧 | 梁右侧 | ||||
楼板厚度(mm) | 250 | 250 | |||
梁下挂侧模高度(mm) | 850 | 850 | |||
小梁道数(下挂) | 5 | 5 | |||
第i道支撑 | 距梁底距离(mm) | 支撑形式 | |||
1 | 0 | 固定支撑 | |||
2 | 400 | 对拉螺栓 | |||
3 | 850 | 固定支撑 | |||
1.1.18 梁(高1400mm~1700mm)侧模设计
表10高1400mm~1700mm梁侧模设计参数表
小梁布置方式 | 水平向布置 | 主梁间距(mm) | 600 | |||
主梁合并根数 | 2 |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 300 | |||
结构表面的要求 | 结构表面外露 |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 600 | |||
梁左侧 | 梁右侧 | |||||
楼板厚度(mm) | 250 | 250 | ||||
梁下挂侧模高度(mm) | 1450 | 1450 | ||||
小梁道数(下挂) | 9 | 9 | ||||
第i道支撑 | 距梁底距离(mm) | 支撑形式 | ||||
1 | 0 | 固定支撑 | ||||
2 | 400 | 对拉螺栓 | ||||
3 | 950 | 对拉螺栓 | ||||
4 | 1450 | 固定支撑 | ||||
1.1.19 杆件搭设
(1)首先根据方案绘制的立杆平面布置图进行立杆定位放线,然后进行选料摆料,再根据支撑立杆平面布置图位置搭设立杆,根据本次设计,在立柱底距地面5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扣插连接扫地杆,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3kN,扫地杆连续设置。
(2)底座下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3)每搭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
(4)立杆应通过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宜错开,且错开高度不宜小于75mm,相邻立杆的对接套管不得在同一高度内。立杆尽量采用长钢管,以减少竖向接头,增强整体稳定性。
1.1.20 剪刀撑搭设
本项目高支模部分竖向采用盘扣斜拉杆进行拉结,底部、顶部水平剪刀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部分区域(如连墙、抱柱等)无法用盘扣式搭设时,可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进行搭设补强加固连接。
1.1.21 可调顶托、底座安装
(1)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托梁的悬臂长度,根据本次设计实际情况,严禁超过60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0mm。
(2)模板支架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扣间距。
(3)盘扣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进行调平,可调底座外露丝杆长度不应大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根据本次设计情况选取为500mm。
(4)局部不满足模数部位使用扣件式支架可调式顶托的外伸出长不能大于200mm,插入钢管不小于150mm,顶托支撑的纵、横杆应居中,用木楔卡保证支撑杆居中。
(5)当使用扣件式补强时,拧紧扣件力矩一般为40~65N/m。
1.1.22 模板安装
1.1.22.1 施工测量
(1)轴线测设
根据定位桩,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的准确位置。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墙、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2)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500标高,并将其标注在墙、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水平管引测出梁、板的支撑方木底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1.1.22.2 模板安装操作方法
(1)弹线:弹出结构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墙柱边线弹出,并弹出梁中心线和立柱定位线,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边线,直至无误为止。
(2)核验标高: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无误。并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验通过。
(3)模板组拼: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4)模板定位: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三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5)模板底第一排楞需紧靠墙板,如有缝隙用密封条封孔,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1mm,否则用腻子封条。
(6)铺设四周模板时,与墙齐平,加密封条,避免墙体“吃模”,板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7)跨度≥4000的梁,按其跨度的2‰起拱。
1.1.23 承插型盘扣式支架施工方法
(1)盘扣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连接盘、水平杆杆端扣接头和斜杆杆端扣接头组成。
(2)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3kN。
(3)插销应具有可靠防拔脱构造措施,且应设置便于目视检查楔入深度的刻痕或颜色标记。
(4)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模,严禁随意支搭。
(5)支立模板支架时,立杆位置要准确,立杆、横杆形成的支承格构要方正。
(6)立方体支承格构调方正以后同时敲击4根或3根横杆,不能装一根敲击一根,横杆的插头插入立杆插座后,要两头同时均匀敲击,不能猛敲一头,再敲另一头。
(7)按立杆平面布置图有进行水平杆(横杆)安装,严禁私自调换不同长度横杆。
(8)U型托安装完毕后,进行调平。跨度大于4m按2‰起拱,避免虚支。
(9)U型托的调节丝杆插入立杆孔内的安全长度不小于300mm,自由端调节最大高度为150mm,严禁任意上调。
(10)木龙骨要支撑平稳,受力方向一致。
(11)上层竖向构件模板拆除运走后,在施工作业层无过量堆积荷载方可进行下层模板拆除。
(12)模板拆除前应办理拆模申请,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13)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严格执行支模图进行,严禁私自乱拆。
1.1.24 操作要求
1.1.24.1 架体搭设操作要求
(1)模板支架立杆搭设位置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
(2)模板支架搭设应根据立杆放置可调底座,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本的架体单元,应以此扩展搭设成整体支架体系。
(3)可调底座和垫板应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保持水平。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垫板。
(4)立杆应通过立杆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宜错开,且错开高度不宜小于75mm。
(5)水平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应用铁锤击紧至规定插入深度的刻度线。
(6)每搭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
(7)在多层楼板上连续设置模板支架时,应保证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一轴线上。
(8)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管理人员应组织对搭设的支架进行验收,并应确认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后浇筑混凝土。
1.1.24.2 立杆、水平杆操作要求
(1)高支模部分支撑体系外围四周设置连续剪刀撑,顶部、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高低跨架空层水平杆与模板支撑体系衔接处延伸出不少于两跨与立杆连接。
(2)承插型盘扣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本的架体单元,应以此扩展搭设成整体支架体系。
(3)在立柱底距地面小于55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承插扣接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1800mm)要求条件下,顶部立杆自由端≤650mm(包括顶托高度),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4)当使用水平杆补强,水平拉杆的长度不能小于3跨,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跨度内;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5)为确保模板支撑架整体刚度,模板支撑脚手架需连墙抱柱,采用扣件式钢管抱柱拉结,扣件式钢管每边必须深入架体拉结2根水平杆,拉结点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1.1.24.3 斜拉杆、剪刀撑操作要求
(1)水平剪刀撑设置:2#、4#楼一层模板支架在底部、顶部设置水平剪刀撑。搭设部位按剪刀撑搭设平面布置图搭设,水平剪刀撑采用扣件式剪水平剪刀撑补强加固。其余楼层层高仅为4.5m,根据规范要求,无需进行增设水平剪刀撑。
(2)水平剪刀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
(3)斜拉杆按小于等于三跨一设。
1.1.24.4 模板拆除操作要求
(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2)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3)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梁底模拆除梁长>8m,混凝土强度达到100%;≤8m,混凝土强度达到75%;悬臂构件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板底模≤2m,混凝土强度达到50%;2~8m之间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8m,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4)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模,有穿墙螺栓的应先拆除穿墙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5)拆除作业应按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按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两层同时拆除;
(6)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并应保证分段后架体的稳定。
1.1.24.5 钢筋安装操作要求
钢筋安装绑扎根据钢筋安装方案施工,在梁、板钢筋绑扎成形前堆放在支架模板上的钢筋构、配件不允许集中堆放。
1.1.24.6 其他操作要求
(1)采用扣件式补强连接时,拧紧扣件力矩一般为40~65N/m。
(2)所有杆件端部伸出扣件长度大于100㎜。
(3)部分模数不满足区域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进行加固,在扣件式与承插型盘扣式过渡区域,扣件式水平杆连接延伸出承插型盘扣式不少于两跨。
支撑架使用要求
1.1.25 混凝土浇筑方式及顺序
本次地下消防水泵房主体结构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并配合1臂架泵车进行浇筑,浇筑时应按先浇筑立柱,立柱分两次浇筑到位,后浇筑梁板的顺序进行;浇筑梁板或悬臂构件时,应按先从沉降变形大的部位向沉降变形小的部位顺序进行。
1.1.26 模架使用安全要求
1.1.26.1 混凝土浇筑前要求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1.1.26.2 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模板、钢筋、预埋件、管线及叠合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本工程所有构件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由商品混凝土厂实验室出具。
4)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培训。
(2)施工机具
尖锹、平锹、插人式振捣器、木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等。
1.1.26.3 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砼塌落度控制在180-200mm。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1.1.26.4 混凝土浇筑工艺
(1)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蔽、预检。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浇筑方法及要求
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梁必须采取分层下料及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的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堆高不超过100mm。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要求做养护工作。
检查要求
(1)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3)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
(4)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其材质符合《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231-2021的规定。
(5)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组织保障措施
1.1.27 安全组织机构
图2组织体系图
1.1.28 安全保证措施
(1)搭设技术准备阶段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当根据本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并保留记录。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禁止非本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其他相关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支撑系统搭设阶段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模板支架搭设与拆除人员必须正确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注意对轮扣盘、端插头的保护,搬运时严禁抛掷。
3)在模板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监护。
4)工地临时用电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5)剪力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模板临时斜支撑不得与模板支架进行连接。
6)模板支撑系统必须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7)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精力集中,注意各洞口及临边的防护,酒后不准上班。
8)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及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不让重物冲击支好的模板、支撑。
9)模板支撑系统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
10)作好现场模板及其它易燃物品的堆放管理,堆放场地内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3)混凝土浇筑阶段
1)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自检合格后、向项目总监申请验收合格后,在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2)设置布料杆动作的地方必须具有足够的支承力。
3)浇筑过程应由施工员和专职安全员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支撑结构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5)梁应从跨中向两端、楼板应从中央向四周对称分层浇筑。
6)梁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400mm,楼板局部混凝土堆置高度不得超过楼板厚度100mm,以确保均匀加载,避免局部超载偏心作用使架体倾斜失稳。
(4)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阶段
1)模板拆除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拆模前向工人交底,学习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
2)在梁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拆模强度要求以前,不得拆除梁、板的模板及其支架系统。
3)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4)模板拆除原则: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拆模按照指定区段依次进行。
5)拆除梁支架立柱及底模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的分别向两端拆除。
6)模板拆除前,在原有脚手架上搭设操作平台,将模板依次向下传递,严禁将钢管、模板、木方、顶托等直接抛向地面。
7)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不准从高处跳上跳下。
8)遇到风力大于6级以上或大到暴雨天气时,禁止进行作业。
1.1.29 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模板安装前,充分熟悉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联系单等相关技术资料,确保下发施工班组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操作图不存在无法施工、尺寸位置矛盾、与安装工程碰头等问题,同时避免施工班组翻用多张图纸,发生理解性错误的可能。
(2)确保模板支撑牢固、不移位、不炸模、易清洗的措施。柱模采用多层板拼装,钢管箍固定,与支撑架体连接,同时进行清洗、清扫以后再进行封闭支撑工作。
(3)确保断面尺寸、标高正确无误。柱、梁、板要认证执行本专项施工方案对支撑体系、模板的设计及施工措施,加强验收监督管理,确保其断面尺寸和标高。
(4)做好工种配合,验收和监护工作,杜绝质量偏差。模板安装应与钢筋绑扎、水、电、设备安装等其他工种密切配合。对预埋管和预埋件必须做到数量及位置的准确和安装牢固。
(5)模板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标高、轴线复核,施工员需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后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6)浇筑混凝土时需派专人负责坚守,发现位移、炸模、下沉、漏浆、支撑松动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1.1.30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模板拆除后的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2)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控制噪声污染。
(3)模板加工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等,应注意控制噪音,夜间施工应遵守当地规定,防止噪声扰民。
(4)每次下班时保证工完场清。
1.1.31 环境保护措施
(1)加工和拆除木模板产生的锯末、碎木要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2)施工中如模板冲洗等有施工用水需求时,应节约用水,冲洗完成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同时施工用水应尽量有序的进行收集,通过施工临时排水系统进入市政管网,不可随便排放。
(3)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等不可堆放至场地外,更不可放在有绿化、丛林的位置,造成绿化破坏等后果。应在场地内规划好的材料堆放场地进行有序堆放。
1.1.32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1)在入冬前,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冬季施工中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冬季施工前后,要指定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当地气象记录,以防气温急剧下降,遭受寒流和霜冻的袭击。
(3)根据工程实物量备好塑料薄膜、草包等保温覆盖材料、化学附加剂等有关材料,做好冬季施工职工劳动保护及生活安排。
(4)必须在冰冻前做好临时设施、供水管道的保温、维护工作,保证冬季施工正常进行。
(5)入冬前,要注意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做到排水畅通。
(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
(7)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
(8)模板和保温层应待混凝土冷却到5℃左右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太大时,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应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
(9)凡遇雨雪冰冻天气,施工现场的道路、斜道、脚手架通道、扶梯、平台等工作面上,必须扫清冰雪,做好防滑工作。
(10)任何人不准在现场明火取暖。如因工作需要使用焦炭炉或煤炉等进行升温时,必须事先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并加强防火措施,落实专人负责,严防火警和中毒事故的发生。只有在上述工作完全落实后,才允许实施。
(11)对架空的临时电线线路,要认真地检查和加固,严防因风雪的超载而发生线路倒塌等不测事故。
(12)亚硝酸钠极似食盐,有剧毒,要妥善保管,切勿误作食盐,引起食物中毒。如用氯化钙、漂白粉作为抗冻附加剂,要防止腐蚀皮肤。不宜使用氯化物作防冻剂的构件和部位,未经审批严禁使用。
(13)为确保设备安全,非值班电工、操作工不准操作设备和电气装置。
(14)机械设备进入冬季施工时,应更换冬季用润滑油和燃料以防加剧机器的不正常磨损。
(15)凡露天作业的机械、制动器等应遮盖完好,以免霜雪落下而发生打滑现象;电动机开关等电器设备,要加强遮盖和防潮。
监测监控措施
1.1.33 监测点的设置
支架监测点布设按监测项目分别选取在受力最大的立杆、支架周边稳定性薄弱的立杆及受力最大或地基承载力低的立杆设监测点。监测点布置根据支架平面大小设置各不少于2个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基础沉降监测点(详附件二:监测监控布置图)。
1.1.34 监测仪器设备和人员的配备
针对本地下消防水泵房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监控工作,我部将配置3人进行此项工作。1名测量员进行监测,相关测量数据由1名施工员进行计算并记录,监测结果报技术负责人复核。
表20监测仪器配置表
名称 | 规格 | 数量 | 精度 |
全站仪一台 | RXT—232 | 1 | ±2” ,最大允许误差±20” |
激光垂直仪 | DZJ2 | 2 | h/40000 |
对讲机 | 3 | ||
钢卷尺 | 2 |
1.1.35 监测方式方法
(1)主要项目
立杆顶托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的竖向变形、扣件下滑。
(2)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应实施实时监测,即持续至浇筑后12h。
1.1.36 信息反馈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
(2)根据监测结果,对即将出现的不良问题作出预报,及提前处理,预防工程事故发生。
1.1.37 预警值计算
(1)整体倾斜度和节点水平偏移度:H/300(H为模板架高度即:29mm);
(2)位移设计值为10mm,沉降设计值为5mm。
(3)支撑监控记录按下表记录:
表21模板支撑系统检测监控记录表
编号 阶段 | 1点 | 2点 | 3点 | ……点 | ||||
沉降 | 位移 | 沉降 | 位移 | 沉降 | 位移 | 沉降 | 位移 | |
柱、墙砼浇筑前 | ||||||||
梁板砼浇筑前 | ||||||||
大梁浇筑400高时 | ||||||||
大梁浇筑800高时 | ||||||||
...... | ||||||||
梁浇筑到设计标高 |
(4)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验收标准
(1)本专项施工方案及国家相关规范文件;
(2)模板表面应平整,胶合板模板的胶合层不应脱胶翘角,支架杆件应平直,应无严重变形和锈蚀;连接件应无严重变形和锈蚀,并不应有裂纹;
(3)模板的规格和尺寸,支架杆件的直径和壁厚,及连接件的质量应符合本方案要求;
(4)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板下支架立杆间距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5)支架顶部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支架每步双向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不得缺失;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标准》JGJ231-2021;
(8)《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 300-2013;
(9)《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10)《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参考文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2]《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7]《贵州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黔建建通[2020]79号.
[8]筑建通[2021]84号文《关于建筑工地推广使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
作者简介:杨玉华(1985.),女,贵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