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低温疗法对降低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口气低温疗法。化疗后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低温疗法有助于降低化疗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疗;口腔黏膜炎;口腔低温疗法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是毒副作用较多,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口腔黏膜炎便是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十分常见、高发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1]。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斑、水肿、溃疡,伴有烧灼感、疼痛感,可导致患者吞咽和进食困难,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化疗中止,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和国际口腔肿瘤学会专家小组发布《黏膜炎临床实践指南》中,建议将口腔低温疗法用于化疗患者的口腔黏膜炎预防中[2]。基于此,本研究对口腔低温疗法预防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为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45~72岁,平均(58.41±4.0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5例和15例,年龄区间46~72岁,平均(58.95±4.4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地塞米松+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方案化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共进行2个月的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口腔清洁、饮食指导及生活指导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腔低温疗法。采用化疗药物前及化疗药物后的 10 min 分别给予患者10mL的低温(0~ 10 ℃)漱口液,头稍微向后侧仰,确保漱口液充满口腔,冲洗至咽喉位置,指导寒战反复多次做吸吮、鼓腮动作,连续3~5min吐掉,含漱漱口液30 min内不可饮水、进食。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评估患口腔黏膜炎的风险等级,化疗药输注后轻度风险者使用口腔低温疗法每日2次,中、重度风险者漱口频次至少每日4次。直至本次化疗疗程完成。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焦虑感,提高其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化疗后第7d、第14d采用口腔黏膜炎分级量表(OMGS)评估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主要从功能和症状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标准:0级:黏膜无变化;1级:黏膜出现红斑,轻微疼痛;2级:红斑、溃疡,可摄入固体食物;3级:溃疡,广泛红斑,无法摄入固体食物;4级:广泛黏膜炎,无法进食。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对比
组别 | 化疗后7d | 化疗后14d |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
观察组(n=40) | 28 | 9 | 3 | 0 | 31 | 8 | 1 | 0 |
对照组(n=40) | 18 | 12 | 6 | 4 | 22 | 10 | 5 | 3 |
Z | 10.253 | 8.015 | ||||||
P | 0.000 | 0.002 |
口腔黏膜炎是白血病化疗的常见、高发不良反应之一,化疗方案、化疗强度以及化疗周期是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达40%;而针对大剂量冲击化疗的患者,例如需要大剂量化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更高,约90%~100%。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衰退,大剂量化疗可进一步移植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进而引发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炎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口腔疼痛、张口、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病情严重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选择其他治疗方案,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另外,针对口腔黏膜炎的治疗、营养支持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加强对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对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低能激光、低温疗法等,其中口腔低温疗法的费用低、操作便捷,逐渐得到广泛应用[3]。
口腔低温疗法主要利用人体温度的物质直接作用于口腔内或口腔外,通过神经传导促进口腔血管收缩,进而达到止痛、消炎,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有效缓解化疗对口腔黏膜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口腔低温疗法能够使口腔组织及黏膜下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血流量降低,化疗药物在口腔组织内的分布浓度降低,同时细胞耗氧量与代谢率均明显降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导致的毒性作用;口腔温度明显下降,可导致口腔内组织和细胞对化疗药物及放疗刺激的反应有所减弱,进而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除此之外,当口腔内的组织和神经受到低温刺激后,感受疼痛的神经传导减慢,甚至不会出现生物电活动,不具有传导性,进而达到减弱或阻断疼痛的效果
[4]。但是过度低温可能导致不良影响,引发头痛、寒战等不良反应,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观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口腔低温疗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防治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
综上所述,口腔低温疗法有助于降低化疗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凌云霄,王建涛,王艳.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口腔疾病防治,2021,29(4):260-266.
[2] 裴露斯,杨雪梅,翟田田,等. 冷冻疗法降低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的Meta分析[J]. 护理学报,2020,27(6):23-28.
[3] 张娜,杨一龙,王丹. 化疗及放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J]. 医学综述,2020,26(6):1104-1108.
[4] 史根芽,刘宇,史铁英. 口腔冷冻疗法在癌症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3):180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