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

林锦进

福建省南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省 南安市362312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进行调整,为了实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减少教师非教育性工作负担的教育改革目标。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符合育人追求。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科作业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已经迎来了较多变化。而部分教师没有较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很难推动数学作业的创新应用。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1作业总量比较大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作业的总量比较大,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的负担范围。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过度使用了题海战术,使得学生在课下时间里反复练习同类题目,形成对这些题目的解题记忆。但这种作业模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同时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抵触,应该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削减学生的作业总量。

1.2设计思路统一,多样性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为使自己的作业批改更加顺利,往往对不同学生之间基础能力差异缺少考虑,作业设计思路趋向于统一化。这样,在难度、题量、内容、形式统一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作业问题:一是优等生认为作业无难度,不需要思考便可以做完作业,对作业越来越不感兴趣;二是学困生认为作业难度过大,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可见,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无法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无法促进各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当然,更无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

1.3作业脱离生活,体验性不足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为目标,所以作业设计突出数学的生活性特点极为重要。但是从实际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看,部分教师缺乏此种意识,设计的作业缺乏生活元素。学生即使按时完成作业,也难以保障学生对数学实用价值的体验,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

2.1作业设计多样化,增强趣味

(1)探究类作业。探究一词意为探索追究或研究,指的是借助多种感官、方法对某一事物开展学习认知、理解归纳,而探究类作业即为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习过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这一内容后,可减少关于单位换算的作业内容,而是布置探究性的作业,如“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爸爸妈妈的身高呢?知道了自己的身高能估算出爸妈的身高吗?一米究竟有多长?”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经过“思考—猜测—验证—反思”的认知过程,对长度单位能够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知。(2)游戏类作业。成人大多认为玩耍和学习是对立的,但玩耍本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需要的是在玩耍中学习而非枯燥的知识传授,因此,游戏类作业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九九乘除表后,布置家庭游戏作业“碰球”来巩固学习内容,如让爸爸先说出数字48,然后询问妈妈“大小碰球48,大球大球数字几”,接着妈妈说出数字询问孩子“大球大球数字6,小球小球数字几”,孩子说出“小球小球数字8,大小碰球48”,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作业过程中,学生将会牢记九九乘除表并能灵活使用在日常生活中。(3)趣味性作业。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计算、公式运用,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无趣的,教师需要尝试着转变思路,通过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作业的出题答题模式,而是布置趣味绘画作业,向学生出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波浪线条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章节所学的平移、对称、旋转等内容,结合教师出示的图形进行绘画,教师可以抽取其中几位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讲解自己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样的寓意等。

2.2分层布置数学作业

目前,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同班同学的差距很大,根据现行的教学模式,老师讲课和布置作业都是以班为单位,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因此,在教学内容、速度、作业安排的数目、难度等方面,都很难达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此,针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增加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题目。而对成绩不佳的同学,则要加强基础,多做些简单的应用知识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并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它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这一节课时,对于基础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以采用实体模型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全面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巩固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按照指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绘制相应的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知识。对于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快的接受能力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使学生逐渐脱离对实体模型的依赖,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进而对长方形、方形物体进行更好的刻画。在此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做几个有一定思维困难的问题,以便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整体结构。这样就可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设计实践类作业,让小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创设真实场景。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教师应尽量将题目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可以设计购物、生活费用计算、度量衡转换等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引入实物操作。通过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类作业可以结合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积木、折纸等材料进行几何图形的拼搭、变换,或者通过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来体会数学的应用。(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实践类作业时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实地考察等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结语

多样化的作业设计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的题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强调实际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卓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8(11):104-107.

[2]张晓燕.“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9(18):19.

[3]胡思懿.适量、适度、适情———“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J].新校园,2018(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