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凰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
目前河涌治理及截污管网完善推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但河涌存在暗渠问题复杂,暗渠内排污情况复杂导致截污工作推进困难等问题,本课题提供了一个在暗渠整治的同时又保持明渠河涌水质能保持良好、为截污管网推进提供缓冲条件的解决思路。把河涌水治理现还存在的痛点难点提出来,并为管网实施争取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水环境、水系调度、内河涌、水质、水治理、暗渠治理
探究河涌水治理现还存在的痛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1河涌水治理存在的痛点难点分析
河流水环境的治理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巨大的经济投入直接决定了治理工作的成效。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对河流治理工作进行了大力的发展,以期达到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恢复、保护和发展水资源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河涌水治理存在的常规难点
1.1.1污染源影响
(1)点源性污染
点源是指以点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
(2)面源性污染
面源是指以非点源(分散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各类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城乡结合部地区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等,通常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3)内源性污染
内源主要是指城市水体底泥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以及水体中各种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或水华藻类等所形成的腐败物。
1.1.2生态链缺乏、生态环境差
自然流域河道空间被不断挤占,受水体污染影响,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贫瘠;导致河道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无法生存,造成生态链缺乏、生态环境差,主要包括如下:
1、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许多河道是城市地表径流的汇集地,生活垃圾在地表汇流时进入河道,严重污染环境。另外,一些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而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流流动性差,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
2、河流植被覆盖率低,其中耐旱灌木和草本大面积衰败,水土流失严重,河道两岸树种单一,林层结构简单、绿色屏障残缺、生态多样性差;
3、生态环境退化。河流水质恶化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大量沉积,各种微生物(细菌)等大量繁殖,水体中溶解氧量降低,水生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生物栖息地被分割、孤立,破坏了两栖动物及部分水生生物的生息空间,也使生物种群特别是植物群落失去了生存空间,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目大量缩减,最后造成河道流域地带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1.1.3河道缺乏生态流动性,无生态补水
目前城市、农村许多河道均为断头涌,上游无充分的补水来源,河涌主要水体为沿河收集的污水,导致污水在河道内持续发酵,河道缺乏生态流动性,河涌变为黑臭河涌,同时由于河段缺乏水质好的生态补水量。河涌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整个水生态失衡。
1.2河涌水治理存在顽疾痛点
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住宅高密度的聚集,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推进域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但排污管网与设施的不配套,使众多居民区产生出来的污水收集率偏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大量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河道中在山区农村和城市外围,许多中小河流已成为污水沟。
我国城镇化的地区部分河涌因发展需求,将河道由明渠进行覆盖,覆盖后用以修建建筑房屋等,导致河涌变为暗渠。同时由于暗渠化前沿河排污口等尚未配套管网,导致整个河道与市政管网的关系变为,河涌覆盖在前,管网落实在后的关系,后期市政管网工程实施后因暗渠化后部分排污不能完全接入市政管网内,暗渠沿河仍有部分污水直排进河道,由于暗渠化后,难以在暗渠内施工作业,由于建筑物的覆盖,也不可能把暗渠段重新恢复为明渠,使得此类型的污染源成为河涌水治理的顽疾痛点,污水通过暗渠流出明渠段后,整个河道均受到了影响,怎么解决此类问题成为水治理中的一个难点。
2通过实例分析痛点难点对河涌水质的影响程度
2.1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实例分析地点为广东省东莞市某镇街的两条河涌。
案例1#排渠,全长约2480m,其中明渠段长1044m,暗渠段长1436m,河道宽度约15m,水域面积约25470㎡。水流方向:自东北流向西南。 | 案例2#排渠全长约2850m,整个河道为暗渠,水域面积约22392㎡。 |
项目河道经过前期治理维护后,明渠段已达到V类水要求。前期治理暗渠与明渠交界通过修建水闸的方式,防止暗渠污水直接流入明渠段。以保证前期的河道整治成果,导致暗渠内长期充满污水、暗渠内水位十分高,不利于暗渠内的排污口调查改造及截污管网完善等工作的推进,并且暗渠水位高到一定程度还会溢流出明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网截污工作必须继续推进完善,等基本完成无污水入河(暗渠)后,河道即可达到长治久清。
2.2对河涌水质造成的影响
明渠与暗渠之间通过水闸隔断是不合理的,把水闸打开后,暗渠污水流入明渠,会对河涌造成恶劣的影响;
1、感官影响,首先,水质污染会导致河水变得混浊、异味扑鼻,甚至出现变色、变质等现象。影响了河流的观赏价值。
2、病原体污染
生活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一经流入河流会迅速扩散分布,这些病原体会产生以下特点:①生命力万千②抗性强难以消灭③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人体疾病。
3、河流富营养化
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到河流内导致河流内微生物急速繁殖,有机物是需要氧气来存活的子啊生长分解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腐败恶化水质导致水中氧气含量越来越少,扼杀河流中其他生物根植物。
4、恶臭
恶臭气体是一种很常见的污染,人能够嗅到的恶臭气味多达4000多种危害较大的有几十种,这些恶臭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功能、影响神经、导致人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感染恶臭气体的水产无法食用跟销售,破坏水体作为有用、养殖、饮用的价值。
5、河流水质硬度变高
高硬水,尤其是永久硬度高水的危害表现为多方面:难喝;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腹泻、孕畜流产;对人们日用不便;耗能多;影响水壶、锅炉寿命;锅炉用水结垢,易造成爆炸;需进行软化、纯化处理,酸、碱、盐流失到环境中又会造成地下水硬度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6、有毒物质污染
有毒物质污染是水污染中特别重要的一大类,种类繁多,但共同的特点是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危害。
河水污染还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各个地区的农作物都需要水灌溉然。而很多地区都直接采用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会造成农作物枯萎,甚至残留在食品里,再次被人体摄入。这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此外,河水污染对渔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水污染直接造成鱼类的死亡和产量下降。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根据社会及生态发展需要,明渠与暗渠之间通过水闸隔断是不合理的,但是由于污水收集模块及管网的不完善目前很多地方只能采用这种方式为截污工作的推进争取时间。在此期间暗渠内治理又是一个重大的难题,长期高水位的暗渠难以推进截污,只能开闸将污水排到明渠,明渠水质反弹变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入河在开启水闸不隔断明渠与暗渠的水体交流,又能使得暗渠水位低能推进截污,同时明渠段水质又能保持良好,以下措施就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因此,在推进暗渠内截污工作的同时又防止暗渠内污水直接流出明渠段造成明渠段水质问题的情况,提出了以下的方法措施作为应对:
针对部分河涌暗渠箱涵污水溢流到河涌,将部分暗渠箱涵污水进行引至附近的市政管网,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等河道水位降低后有序地推进暗渠内截污管网的工作,并且等市政管网完善后可将暗渠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避免暗渠直排问题的发生,当然基于暗渠内未截污及市政管道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下的思路及解决措施进行应对。
措施思路:
暗渠内修筑矮坝(不阻挡防洪排涝)+修筑下凹式导流凹槽导流+旁路下沉式泵坑/集水井+引流至市政污水井。具体做法如下图:
在面对水治理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的情况,建议做到:
(1)因地制宜,标本兼治。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消除黑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生态改善,长效保持。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3)部门联动,政策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多渠道融资,健全城市水体日常维护管理机制。
(4)强化监管,公众参与。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接收社会监督。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增加了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数量和负面影响。同时,不良开发、不合理利用、污染等因素也对河流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威胁,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治理。本课题为截污管网推进提供缓冲条件的解决思路。把河涌水治理现还存在的痛点难点提出来,并为管网实施争取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得跟水环境整治项目配合起来,达到更为有效的效果,对社会也产生了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芳.《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江苏水利,2012
[2]童晓玲,《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3]董友明,魏强,王立春,祁志刚,付建民《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