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2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3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在急诊抢救中,对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急诊室2021.10~2023.10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研讨对象,共8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急救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转运至手术室、预检评估、辅助检查、急诊抢救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实施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中,促进急救效率的提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抢救;不良事件;急救效率
急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接诊患者,一般接诊的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需要及时诊断与治疗,并且急救期间很容易发生不良事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急救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应急救援护理体系的一类,能提高抢救效率[2]。基于此,本文研讨急诊抢救中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讨对象为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患者,共计80例,时间为2021.10~2023.10。分组依据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27例交通事故创伤、13例脑血管疾病,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0.27±3.1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28例交通事故创伤者、12例脑血管疾病,年龄最大71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40.48±3.06)岁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当患者到达急诊时,首先进行身体检查,吸氧干预、监测生命体征,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救治患者。
观察组实施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1)建立应急预案专业团队: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急救员等专业人员组成,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2)确定团队成员分工: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确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执行医嘱,急救员负责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3)制定应急预案: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救治措施、护理要点等内容,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同时,预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4)建立快速通道:对于重症患者,应建立快速通道,优先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院前急救组:由急救员组成,负责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进行急救措施。需要进行现场评估、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操作,并及时与接诊救治组进行沟通和协调。(6)接诊救治组:由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组成,负责接收和救治患者。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并及时与其他组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急救护理。
1.3观察指标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出血性休克)、急救效率(转运至手术室、预检评估、辅助检查、急诊抢救时间)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数据进行比对,用(±s)与[n(%)]分析,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SPSS18.0统计学。
2结果
2.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n(%)]
组别 | 水电解质紊乱 | 感染 | 出血性休克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40) | 4(10.00) | 2(5.00) | 1(2.50) | 7(17.50) |
观察组(n=40) | 1(2.50) | 0(0.00) | 0(0.00) | 1(2.50) |
X2 | - | - | - | 5.000 |
P | - | - | - | 0.025 |
2.1急救效率
对照组转运、预检评估、辅助检查、医师接诊、急诊抢救时间较观察组长(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急救效率(±s,min)
组别 | 转运至手术室时间 | 预检评估时间 | 辅助检查时间 | 急诊抢救时间 |
对照组(n=40) | 8.81±2.26 | 4.97±1.25 | 10.74±3.50 | 31.95±7.28 |
观察组(n=40) | 6.52±1.48 | 4.01±1.13 | 6.72±1.49 | 25.84±6.48 |
t | 5.361 | 3.603 | 6.684 | 3.965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临床上,医院急诊科室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疾病发展迅速,为促进预后效果和提高急诊效率,给予患者急救护理
[3]。以往通过临床检查等方面实施常规急救干预,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急救期间会出现急救过程混乱、急救环节不恰当等相关问题,导致急救效果差、急救效率降低。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急诊抢救护理模式,其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实现急诊抢救护理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从而提高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和效率[4]。
本研究中,观察组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出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转运至手术室时间、预检评估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相对更短(P<0.05)。由此进一步说明,观察组干预效果较常规急救护理明显,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促进急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指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实现急诊抢救护理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从而提高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和效率。此模式根据急诊抢救的特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要求,为急诊抢救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对急诊抢救护理流程的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护理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通过多学科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高效的急救团队,提高急诊抢救的整体效果[5]。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提高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提高急诊抢救的护理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综上,在急诊抢救中,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可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急救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晔桦.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5):174-177.
[2]李慧,徐金强.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166-168.
[3]倪维举,魏宝琛.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急诊内科临床救治效果的作用评价[J].健康必读,2022(24):162-163.
[4]田贝贝.应急护理预案管理模式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23,23(16):1253-1255.
[5]陈敏娟,左霞,谈定玉.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在突发灾害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4):2209-221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