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申景贤

黑河市逊克县农场学校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423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有效落实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职责,顺应新课程标准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此,文章简要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教育行业的不断革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一词亦成为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性学习品质,凝聚了知识、技能与学习意识,拥有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若想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1]

一、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在教学之初,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围绕核心素养中的四项基本要素,精心挑选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的学习材料。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围绕学生的学情,合理调整教学进度、课程体系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凸显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还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

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当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增强时,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能够更顺利、轻松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全面调动自身的认知经验、知识储备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探索、深度思考等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这便促进了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探索任务,锻炼信息意识

课堂探索任务,教师可以在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主任务”的基础上,将“主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从而使任务探索规律与学生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相一致,有效锻炼学生信息意识。

以“数据收集与编辑”为例。教师可以聚焦课堂,先设置“探索数据的收集与编辑,锻炼信息意识”主任务,再提出“问题交流”“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来源”“认识编辑数据的基本操作”等小任务,使小任务串联成线,指向主任务。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主任务,使学生明确“课堂应该做什么”“应通过课堂活动达到怎样的核心素养状态”。之后,按照学生探索任务的能力发展规律,提出小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任务探索。学生先交流初识理论的核心问题,再讨论调查问卷等数据收集来源,分析“WPS表格”等数据编辑工具,继续提高收集与编辑数据方面的信息敏感度,理解数据的收集与编辑价值,锻炼信息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收集与编辑数据”任务报告,让学生在报告中总结任务收获,简洁说明个人思考,显化信息意识。

(二)正确指导,培养自主意识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为充足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与示范,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技巧。

比如:在讲解“设计与制作动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来了解古今中外的动画产业发展史;并鼓励学生说一说传统动画和现代动画的异同之处,在这一过程当中融入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等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动画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在学习过制作动画的知识点之后,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开展“创意动画制作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巩固学生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学习热情。在活动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完成动画制作,并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小灵感,满足学生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学科联合,培养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因理解能力不足而无法奠定扎实稳固的信息技术基础。为了解决此问题,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联合,使信息技术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在学科联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知识脉络,发展其综合素养。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知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各个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助于两门学科相辅相成。

比如:①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许多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导体等材料认识度不足,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与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②可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这一学科进行结合,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学习计算机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时,可以引入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不同进制在数学领域以及计算机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价值,为学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库。也可以结合函数知识完成对信息技术中的Excel函数计算,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计算思维,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这一学科相结合,利用语文课本中各种文笔优美的文章构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与其适配的背景音乐进行剪辑,并伴随剪辑过的音乐开展小朗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也可以实现学科交叉,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

(四)展开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基于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活动型课堂中,还可以增设社会实践的板块,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范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能够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和总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网络安全观念。

在社会实践板块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设计和制作采访提纲、调研表等,如在采访提纲中设计“你的生活中能够离开信息技术吗?”“你是否经历过个人信息泄露、电脑被网络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等问题,然后在社区、写字楼、商场的出入口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了解信息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以及网络安全对人们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等等。当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将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整合为文档或者表格,在班级内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使其在分享的过程中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并结合当下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力求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其信息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获得同步发展,成为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茂.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5-6.

[2]朱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智力,2021,(2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