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牛申

涉县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涉县056400

摘要:目的:观察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提供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及分别实施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收录50例样本,分组处理用数字奇偶法完成,对照组(25例)施以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研究组(25例)施以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和比对组间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76.00%)要高(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86.32±10.36)ml、手术时长(102.32±12.14)min相比对照组要低,血肿清除率(87.96±8.36)%相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提供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可提升血肿清除率,相比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优势更突出,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基底节脑出血;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脑出血病灶部位包括丘脑、脑干、壳核、脑桥等,该疾病发病较为急促,若发病后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死亡风险[1]。临床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改善病症,但不同术式的操作原理、效果均存在差异。常用术式为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该种术式能够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但受术野局限等因素影响使得颅内血肿清除率不高,整体疗效及预后均达不到理想状态[2]。随着微创技术的持续性发展,神经内镜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提升手术操作可视范围,且手术创伤较小。对此,为选择高效术式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分别提供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收录50例样本,分组处理用数字奇偶法完成,对照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经统计在38-80岁,均值(59.06±2.35)岁。研究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经统计在39-80岁,均值(59.41±2.65)岁。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指导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如血肿对侧卧位,选用全身麻醉处理,达到效果后做切口,部位为血肿同侧额颞部,将皮肤组织、骨瓣、颞肌依次切开,将颅骨充分显露,做钻孔、小骨窗(3×3cm)处理,剪开硬膜,切开岛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入路,包括侧裂入路、皮层入路,完成血肿清除术。

研究组施以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指导选择正确体位,如仰卧位,选择全身麻醉处理,达到效果后做切口,以纵向为主,在血肿同侧发髻中线旁2cm、内侧2cm,将颅骨充分显露,做钻孔处理,对骨瓣行游离操作,制作骨窗,将硬膜暴露并做切开处理,在骨窗中心做穿刺操作,将导管扩张器置入,向血肿方向穿刺导向棒,其内芯拔除,置入外鞘,去除血凝块,借助内镜观察病灶情况,对血肿腔壁进行止血处理,血肿清除后,确认无异常在血肿腔内填塞纱布,撤出外鞘。最后缝合各层组织,留置引流管,做缝合、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经对头痛、意识观察确认均得到改善,意识处于清醒状态,行动能力恢复。有效:治疗后经对头痛、意识观察确认基本正常,意识处于清醒状态,可下床进行活动,生活部分能够自理。无效:治疗后经对头痛、意识观察确认均没有较大的改善,意识处于模糊状态,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统计值、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长统计值。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5.0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n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5

15(60.00%)

9(36.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12(48.00%)

7(28.00%)

6(24.00%)

(19)76.00%

--

--

--

--

4.153

P

--

--

--

--

0.042

2.2临床相关指标

研究组除血肿清除率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血肿清除率(%)

手术时长(min)

研究组

25

86.32±10.36

87.96±8.36

102.32±12.14

对照组

25

165.82±21.42

72.15±8.25

128.96±11.08

t

--

16.706

6.730

8.104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基底节脑出血较为常见,高血压、动静脉畸形与该疾病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偏身感觉缺失、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偏盲等

[3]。由于大脑基底节区是神经细胞体集中区域,是运动中枢,若该区域出血会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构成损伤[4]。因此,早期为患者提供高效治疗十分重要。临床上目前多选择手术治疗,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通过开骨瓣的方式,可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修复[5]。但该术式操作过程中皮质切开范围较小,再加上病灶部位较深,视野存在局限性,使得位置较深的血肿难以清除,且手术操作需要牵拉脑组织,容易对正常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导致继发出血。因此,选择高效术式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的值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研究组除血肿清除率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较低(P<0.05),由此显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够更好改善病症,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原因分析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创伤较小,且在神经内镜支持下术野较广,通过多角度观察病灶部位,能够将较深部位的血肿清除,从而有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并且该术式在术野较广的基础下,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盲目与过度牵拉造成的损伤,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内镜的角度可根据手术需求调整,了解血肿腔情况,能够使医生更好了解深部脑神经与颅内血管的关联性,从而可快速明确血肿范围,清除血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相较于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提供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可提升血肿清除率。

参考文献:

[1]丁旭东,龚辉,顾庆丰,等.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8):156-158+167.

[2]马俊,张春雷.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6):639-641.

[3]王天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比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1,7(10):159-162.

[4]文平,张春阳.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08):26-29.

[5]郭鑫,张刚中,王占伟,等.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3):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