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中医医院儿科 四川 雅安 625302
发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医疗机构门急诊中儿童就诊最常见的原因。很多家长,特别是年轻的新手爸妈们,对孩子出现发热时,经常出现过度恐惧和焦虑。对发热非常担忧,比如:孩子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为什么发烧了?用了退烧药,孩子为什么还要反复发热?高热是否会烧坏孩子脑子?因此,作为一名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热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发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什么是正常体温?什么是发热?
人是一种恒温动物,人的大脑中的“下丘脑”就像一个恒温水箱,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温度范围(调定点)对人体进行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3]正常人保持恒定的体温,以适应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正常的体温维持在37.0℃左右,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1℃。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腋温≥37.5℃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 C 为低热,38.1~38.9 C 为中度发热,39.0~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儿童长时间高热和超高热容易出现惊厥和脏器损伤情况,家长应特别注意,避免儿童长时间高热和超高热。
发热对身体的影响利弊共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机体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所以作为家长,如果孩子体温<39.0℃,没有发热性惊厥病史,精神状态好,不要强调把孩子体温降到正常,认为只要孩子体温降到正常就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一定正确。
第二、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是急性发热最常见的类型。依据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非感染性发热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原因不明发热,一般指发热期限超过2~3周,体温在38.0℃以上,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第三、孩子发热应如何处理?是否所有的发热都要退热处理?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退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感,即改善发热儿童的舒适度,而非单纯地恢复儿童正常体温。
当体温超过 41℃时,体内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分解,易引起脑水肿,有时危及患儿生命。所以,宝宝出现 40℃以上高热时需及时处理,更需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对于体温在37.5~38.9℃的患儿,主要是采取物理降温,恰当的护理和物理降温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过去有学者推荐用 30%~50%的温酒精擦浴辅助退热。但是因酒精可以破坏皮肤毛囊结构,影响皮肤散热功能;酒精亦可经皮肤吸收,损伤肝功能;此外,部分患儿发热时已经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酒精经皮肤吸收,也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故现在儿科学者已建议禁用。还有冰盐水输注、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目前也不建议给儿童使用。
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用药物降温。使用退烧药是为了帮助孩子缓解高热状态,减少孩子的不适感,预防高热对身体带来的消耗或伤害,对感染性疾病本身没有治疗作用,这一点家长应特别注意。家长不要把退烧药作为治疗发热的主要选择,一旦出现体温下降至正常,就认为孩子已经痊愈,拒绝进一步检查治疗,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有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儿童退热药应选用疗效明确、可靠安全、副作用少的药物,现在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对于年龄<2 个月的宝宝,不宜用退热药降温。
第四、孩子是不是“饮食烧”?祖国传统医学怎么看待发热?
对于儿童发热,祖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认识。中医认为发热是由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情志致病、劳倦所伤等原因导致的。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厉之气所致,常见风寒束表、风热外袭、外燥袭表、暑湿袭表、暑热内蕴、气分实热、阳明腑实、热入心营、热入血分、热动肝风等辨证;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虚衰所致。常见食积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等辨证。
对于家长常说的“饮食发热”、“积食”、“饮食烧”,当属于食积发热。食积发热常有饮食不节的病史,临床表现为:发热,暮夜尤甚,不欲饮食,腹壁灼热,手心发热,夜卧不安,便秘或泻下酸臭,面色青黄,唇红,舌红,苔白厚,指纹滞或脉沉滑。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加之患儿自制能力差,对于香甜食物不懂节制,暴饮暴食,或部分家长“填鸭式”喂养,导致患儿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不能运化水谷,郁而化热,故食积发热在小儿发热中较为多见。
总之,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等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不适当的降温不利于孩子近期的疾病恢复。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作为家长,不要过度担心孩子发热,也不能轻视孩子发热,要严密观察,积极寻找病因,排除危险因素,科学的、规范的处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