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 400000
摘要: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是两个核心要素。然而,这两个要素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平衡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以期为提升聋校高中美术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聋校;高中美术;教学研究
当前,聋校高中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技术性,而忽视了创新性。这种偏向的技术性教育,虽然能够教授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但难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也难以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技术性的重要性
技术性在美术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无论是在绘画、雕塑还是设计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创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作品。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的教授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技术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为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性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创新性的培养同样重要。由于聋生在听觉上的障碍,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视觉上的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新性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实现技术性与创新性平衡的基础。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临摹是学习素描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和构图方法。在临摹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范画的特点和细节,理解线条的运用和明暗的处理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范画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创意素描是在掌握基本素描技能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素描作品。在创意素描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明暗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评析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创意素描的创作水平。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素描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并发挥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特定主题或情境的素描课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素描作品。这些挑战性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创新性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性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技术性与创新性平衡的关键。项目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并发挥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项目制教学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如设计、绘画、雕塑等,这些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同时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题式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色彩教学中,设置一个“四季”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四季图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工作室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平衡技术性与创新性。工作室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工作室和设备,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学习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在未来的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聋校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是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技术性与创新性的深度融合,以促进聋校高中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玲玲. 高中美术教育中技术性与创新性的平衡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0):162-163.
2. 王丽丽.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技术性与创新性[J]. 美术大观, 2020(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