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换新颜

/ 1

小村庄换新颜

罗翰林   指导教师:程英   樊桓

四川省德阳市华山路学校 6.2班

我的家乡是一个农村的小村庄,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我们都会回到这里,看看家里的爷爷奶奶,也见见熟悉的小伙伴们。每次回家,都会有不同的风景,妈妈会将沿途看到的各种美景讲给我听。春日里绿油油的小麦苗、油菜花,夏日里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生机勃勃的菜园,秋日里金黄的稻田、院坝里堆成小山的玉米。无论是哪个季节,人们都不会让庄稼地闲着。这是人们一年的希望,也是他们少有的收入来源。种庄稼的同时,也会养一些家禽,可以留着下蛋,有客人来时,也有新鲜的肉吃。婉转泥泞的羊肠小道是村子通往镇上的唯一一条路,每逢下雨天,泥泞难行。但这似乎也并不影响他们的乐观。乡村的快乐是城市无法比拟的。相比城市的人们喜欢留给更多的自己的空间,农村淳朴的人们更为热情,好客。小伙伴们在饭后都会约在一起,走乡窜户的玩儿。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似乎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了,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他们背井离乡,只为了向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一部分孩子跟随父母去了城市,而其他孩子则跟随老人留在了家乡,成为了留守儿童。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外地人,来的第一天,便直接问了村长,村里有没有荒山。村长指了指村头,“喏,这就是,荒了十几年了”。“就是这儿”,外地人一拍大腿,兴奋的站了起来。

   一个月后,拖拉机拉来了几车李子树苗。村里的人们便都被请去种树。荒山顿时有了果园的模样。乡亲们谁有空,便被外地人请去帮忙打理果园:除草,打药,修枝。乡亲们一边种着庄稼,一边挣着工钱,别提多高兴了。

   第二年,山里的李园结果了。“咦,这个李子,怎么跟咱家的李子不一样哩?”原来,这是精品李子,个头可比普通李子足足大一倍呢!个大又甜的李子被销往城里的精品水果店,价格虽然很高,却特别畅销,甚至供不应求。

   果园扩建势在必行。山下的土地,由于主人外出务工,已经荒置了很久。老板便将这些田地租赁了过来。农闲的乡亲们扛上锄头,扁担,你种树,我浇水。几天的忙碌,很快便见到了成效。

    村长带领大家把村里的泥泞小路铺上了水泥,以便于果子能更好的运输出去。果园规模越来越大,乡亲们农忙时耕种庄稼,农闲时便帮忙打理果园,也因此有了额外的收入。乡亲们将果园的成功看在眼里,也放在了心上。很多村民开始效仿起这条成功之路,承包鱼塘、种植蘑菇、辣椒、蔬菜等经济作物。村子里似乎在开展一场“经济赛跑之路”。

   李子园的名气越来越大,村口树立了一块路牌,上面打着醒目的标志,即使是路过的外地车辆,也会开进村子里看一看果园。在成熟的季节,便来采摘。现在的果园,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线。从果实成长期的管理,到采摘、包装、运输、销售,都有专人负责。经济化的农村,人们不再自给自足。村民们通过果园的学习,逐渐摸索自己的致富之路。罗家村,从此不再有荒山,也不再只有麦田和玉米。年轻的人们,也逐渐回到家乡,一家人因此团聚。我想:美好的生活不就是一家团圆吗?这,才是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