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3

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探究

范斌   梁志强*通讯作者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就诊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35例,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更长、手术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更高,增长更快,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疼痛程度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需要长时间进行人工维持复位,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再次移位的可能;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但手术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患者年龄增长之下,常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容易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临床一般进行FNA内固定治疗,治疗前需要对骨折部位实施闭合复位[2]。本研究针对牵引床与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就诊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71.28±5.54岁)和实验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72.35±5.6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是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当中。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以牵引床牵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对照组协助采取仰卧体位,髋关节屈曲,保持内收 30°、内旋 5°,进行牵引复位,若复位异常进行徒手牵引,若复位失败通过长弯血管钳进行辅助复位。复位成功后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

实验组患者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协助患者保持内收 20°、内旋 5°,固定髋、膝关节,进行牵引复位。观察复位情况,成功后置入PFNA 主钉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2 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情况,进行髋关节功能情况的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SDS、SAS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情况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院内自制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是42.56±7.24(min)、45.12±7.31(min)、12.09±2.07(d),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是24.56±6.15(min)、52.11±8.47(min)、12.12±2.11(d)。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t =10.378,P=0.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 =3.422,P=0.00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t =0.055,P=0.956。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更长、手术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是5.68±1.01(cm)、86.37±23.68(ml)、186.45±40.28(ml),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是5.79±1.09(cm)、183.21±30.25(ml)、297.71±45.32(ml)。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

t =0.405,P=0.686;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t =13.807,P=0.001;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t =10.050,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是55.23±4.18、71.33±4.62、82.41±3.98,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是43.15±4.08、66.54±3.97、77.42±4.1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t =11.327,P=0.001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Harris评分t =4.307,P=0.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t =4.771,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治疗后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更高,增长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50.34±3.89、51.22±4.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50.47±3.92、51.07±3.96。实验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34.58±4.11和35.10±4.05,对照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44.39±4.35和44.61±4.23。治疗后SAS评分t =8.978,P=0.001;SDS评分t =8.894,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治疗后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是6.42±1.23、3.31±0.6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是6.51±1.20、5.52±0.57。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程度评分t =0.286,P=0.77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t =14.498,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是81.57±5.44、80.75±5.32、81.43±5.28、80.34±4.93、82.25±5.31,生活质量总评分81.27±5.40,对照组患者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是72.22±5.47、71.25±5.43、71.39±5.82、72.29±5.72、72.32±5.33,生活质量总评分71.54±5.4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t =6.965,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0.21%,对照组满意度71.28%,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x2=11.524,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治疗满意度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外力下骨折概率较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出现于股骨干、股骨颈交界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不良影响。部分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以避免手术带来的较大疼痛,长期进行保守治疗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不利于恢复,影响疗效[3]。临床一般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

在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前需要先将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手法牵引闭合复位使患者取仰卧位,有助于促进肌肉放松。使用开口器后透视患者骨折部位,观察复位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牵引、内旋等,可以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4],避免安装拆卸牵引床促使术前准备时间过长,减少透视次数,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进行人工维持复位,导致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再次移位的可能。在进行手法闭合复位时需注意,患者髋关节内收角度变大,需要使用开口器避免骨折移位加重病情。牵引床牵引复位手术前准备时间较长,需要对牵引床进行安装,牵引后还需要进行拆卸,所需时间较长,在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前需要多次搬动患者往返于牵引床,术前耗费时间较多[5]。但常规牵引床牵引需要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有助于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持续性牵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复位更精确,手术所需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好[6]。牵引床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相比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术中操作更加简便,耗费时间更短,有助于避免术中多次牵引影响手术进展,提升手术治疗速度,减少出血量。牵引床牵引复位在手术过程中应用效果更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术前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复位操作的调整,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手法复位实施过程中会延长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牵引床术前准备较为麻烦,但在使用时更有助于促进复位,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7]。为保证疗效、改善预后,对患者实施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术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更长、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更低;治疗后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更高,增长更快,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疼痛程度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治疗满意度更高。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需要长时间进行人工维持,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再次移位的可能;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但可以有效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更好。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云山,徐海望,黄广森.手法牵引与牵引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8):

[2]王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3):

[3]邵小涛,刘军明,田庆良等.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10):

[4]张永和,曹文.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2,46(06):

[5]刘成龙,丁浩,王秋霏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1):

[6]纪木强.仰卧位牵引床与侧卧位非牵引床PFNA对外侧壁完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03):

[7]张鹏,郑青山,廖明辉等.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临时固定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