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要]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会发现,语言说教会显得非常苍白,收效甚微。实践教育往往比理论教育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劳动教育作为整合性的实践教育,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能够让学生在“他者”引导劳动的过程中“自我化”。笔者结合具体的问题学生转化的案例谈一谈劳动教育的实施与作用。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问题学生; 德育; 案例研究
一、问题学生转化中存在的困惑
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升入高中后,有些学生由于个人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适应的反应。有的在纪律方面成为老师关注的调皮生,有的在学习方面成为老师关注的后进生,有的在心理方面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生, 这些出现问题的学生可统称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笔者总结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有些学生由于被过度关注,比较自私、懒惰,对于班中事务漠不关心,学习上习惯较差,劳动意识缺乏。老师的要求基本很难实现,同时小问题不断。有些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其难以沟通。平时表现多为集体感薄弱,劳动积极性不强。在与这类孩子交流中很难打开学生的心扉,沟通往往收效甚微。有些学生由于初中学习基础较弱,进入高中后,学习内容及学习难度让其越学越没信心。学习上的失意让其开始慢慢放弃自己,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笔者发现,个性的发展、年龄的增长让一些学生迷失了自己,出现沉迷游戏、早恋等问题,对于老师的说教、谈心、关怀无动于衷。而这些问题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劳动意识缺乏、劳动积极性不强。所以, 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实践教育也许比理论教育更有效果。
二、劳动教育的德育优势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从德育角度来说,劳动教育也不失为教育过程中的一把“利刃”。首先,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师生关系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此时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让师生关系有了建立的可能性。师生关系的建立, 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前提。在品德养成、问题转化的过程中,身教始终重于言传。师生共同参与的劳动体验让教师的身教有了舞台。
其次,德育工作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而劳动教育中,抽象的德育就变得具体可感了。生命的美好就是我种下的花;生活的艰辛就是每一份劳动的汗水;父母的深情藏在每一天的家务里……这些孩子未必能够说得出来,但是具体可感,能带给孩子更多的触动和启发。最后,劳动的过程和劳动的结果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数,这些变数其实也是教育里不断闪现的契机,相比于传统的教育过程,劳动教育的过程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劳动教育转变问题学生的案例
1.对问题学生的描述
小乐是一个个性非常张扬的孩子。数学是他最喜欢的科目,所以数学课上的他特别活跃,总是抢先回答问题;英语是他的软肋,但是英语课上的他照样“不安分”。习惯上,坐着时手脚总是不消停,不是脚跷着二郎腿,就是手转笔转个不停;扔垃圾喜欢远程“投篮”, 投不进就招呼垃圾桶旁边的同学捡一下;拖地漫不经心,喜欢拖到哪就到哪……这样的他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
2.劳动教育转化的具体措施
对小乐同学的劳动教育转化分为分散转化和集中转化两个方面。分散转化主要体现在平时。关于早自习不安分的问题,笔者安排小乐负责包干场地的检查工作,每天早自习开始前 10 分钟跑到远在食堂那边的包干场地检查卫生,并且要求准时回到教室,这样的工作让他跑得气喘吁吁,无力在早自习开始的节点再“煽风点火”。关于卫生问题,首先是搞好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要求练习纸不能随意夹在书本中间,必须按学科分类整理;桌上的书本叠放高度不能超过 15 厘米;桌椅旁边不能随意堆放垃圾,一下课马上清理。其次是他所负责的拖地工作,笔者亲自指导,告诉他如何把脏东西拖到一起并处理掉,有效指导要比全程代劳更难,但也更有效。集中转化主要安排在暑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艰辛,到了暑假,小乐就跟着妈妈去加油站工作,穿上工作服,带上粗麻手套,拿起
得筋疲力尽了,但是看到自己的妈妈日复一日地工作, 他感到心疼,又坚持了下来。开学前他和父母有了一次触及心灵的谈话,坦诚地告诉父母他会努力学习的。
3.转化后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改造,小乐同学相对沉稳了很多,对于交给他的拖地工作已经可以做得很到位, 课堂上可以安安静静地听讲,偶尔走神也至少做到不影响课堂。笔者在和他的博弈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因为了解他不愿从事长期的、持续性的劳动, 便任命他为数学课代表,他对于自己的工作总是非常积极和认真,所以笔者也会不时地对他表示感谢和认可。因为有这样的劳动建立起来的纽带,关系总是能够及时修复。
四、案例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反思劳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几个关键点:
真诚地走进问题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寻找到他们问题的根源。理解与接纳学生的想法与状态,寻找角度突破与改变。比如,小乐同学虽然做事不拘小节,讲话没头没脑,但是他的本质问题就是学习目标性不强,且自身又爱偷懒,没有长性。为学生寻找适合的劳动平台。在他的能力区域内设置任务,通过自己切实的劳动感受父母的不易,真正理解上学的意义,从而激发他的内驱力。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是否参与、介入孩子的劳动中。老师完全不参与小乐的打扫工作,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应付很多事情,虽然一开始卫生打扫不够细致,但在笔者的悉心指导下,慢慢学会并擅长打扫,培养了辛勤劳动的好品格。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觉得给孩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于是承担了家里所有的负担与压力,也由此造就了孩子更多的任性妄为。在家中让孩子参与更多劳动,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里,能让学生更好地体谅父母的难处,从另一个角度鞭策学生。劳动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还要以用心的劳动教育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不足中寻找闪光点,在劳动中看到希望,实现梦想。又脏又重的加油枪为络绎不绝的车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