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邮编:636000
细胞免疫,指的是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T细胞,主要包括网织红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等,在人们身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细胞免疫进行科普,围绕其概述、原理机制、全过程、功能、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1.细胞免疫概述
细胞免疫也被称之为细胞介导免疫,包括两大种类,分别是Tc细胞、TH细胞。从客观角度来说,细胞免疫指的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换句话说,T细胞一旦受到抗原刺激,便通过分化、增殖等方式变成致敏T细胞,直接杀伤了抗原,也能和细胞因子共同发挥杀伤作用[1]。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特征为,出现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或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一般而言,狭义细胞免疫涉及诸多细胞毒作用。为此,细胞免疫不仅将防御寄生微生物效果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能在同种移植物中发挥出较强的排斥优势。
2.细胞免疫原理机制
与体液免疫相同的是,细胞免疫产生也包含三大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以及效应阶段[2]。细胞免疫作用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就致敏T细胞而言,当其和对应抗原的靶细胞相互接触时,容易发生特异性结合,伴随刺激作用的产生,导致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显著改变,极易引发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从而出现靶细胞肿胀、溶解的风险。然而,致敏T细胞在破坏靶细胞过程中,自身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转向攻击其他靶细胞。所以,对于此类致敏T细胞也被称之为杀伤性T细胞。第二,淋巴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了共同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例如,皮肤反应因子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吞噬细胞的流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通过把免疫细胞整合至统一的抗原部位,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吞噬、杀伤抗原的作用[3]。每种淋巴因子都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免疫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做到了清除抗原异物。
结合抗感染免疫可知,不管是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还是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均需要借助细胞免疫的帮助。以抗感染免疫为例,能够在移植排斥、体液免疫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这便是其不同于其他免疫的地方。由此看来,细胞免疫与抗感染免疫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免疫工作的落实带来了帮助,已然成为了引发免疫病理的主要因素[4]。
3.细胞免疫全过程
分析细胞免疫了解到,蛋白类抗原通过抗原将细胞处理为多肽细胞,能够在和MHC的帮助下转移到APC的表面,从而迸发出具有活化特性的TCR信号。再加上,将抗原、T淋巴细胞有机结合,促进了第二信号的产生,共同刺激了信号[5]。其次,在双信号的影响下,T淋巴细胞直接被激活成了双信号模式。在T淋巴细胞激活的影响下,会直接变成淋巴母细胞,做到了高效率增值、分化,甚至有些细胞中途出现暂停情况也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记忆细胞。此外,有些细胞转变致敏淋巴细胞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加速了外源细胞的破裂。TH细胞的分泌作用,将外来细胞周围的吞噬细胞等进行阻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细胞的侵入[6]。
4.细胞免疫功能
第一,免疫防御是对外来病毒源入侵的防御,将病原体以及有害物质入侵的概率降到最低[7]。倘若免疫功能存在低下、不足等情况,极易引发免疫缺陷疾病,长时间下去,即使能清除掉病原体,也会导致免疫损伤或是过敏反应的滋生,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第二,免疫监测真正做到了随时监测体内、非自身免疫的监测、消除,常见的监测细胞为肿瘤细胞。同时,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监测功能明显较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该问题,也有可能会引起肿瘤的出现。第三,在免疫耐受、免疫调节的基础上,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以此来促进免疫功能的正常进展,这便是免疫稳定性的作用[8]。
5.细胞免疫作用
T细胞在感知到抗原刺激反应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化、增殖成致敏T细胞,如果相同抗原二次进入人体,致敏T细胞将会直接发挥杀伤作用和协同杀伤作用,这便是细胞免疫的由来[9]。与体液免疫相比,细胞免疫在感应阶段、反应阶段以及效应阶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以抗感染细胞免疫为例,通常参与两种免疫应答,即胞内寄生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其中,T细胞作为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免疫源通常为原生动物、真菌以及外来细胞团块,所以细胞免疫往往具有较强的记忆功能。以器官移植为例,当其和同卵双细胞作用成功后,会产生相同的基因组、MHC分子,且两者均不会排斥对方的器官[10]。除此之外,临床器官移植往往会面临外来器官排斥受体等问题,如骨髓移植,当提供骨髓的人向接受骨髓的人植入骨髓后,接受骨髓人的淋巴细胞受体组织会不自觉产生攻击作用,轻则会出现骨髓接受不融合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接受骨髓人员死亡,无形中提升了骨髓移植的死亡概率,所以,骨髓移植问题始终作为临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总而言之,细胞免疫作为预防病毒的第一防线,能够起到识别外来、体内产生有害物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可见做好细胞免疫的相关工作势在必行。因此,作为功能齐全、结构复杂的免疫系统而言,只有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才能精准识别自己和非几的免疫系统,以实现预防病毒感染、不良因素感染的目标,继而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梦梦,谢中玉,邹伟,张炳强. 免疫衰老及免疫细胞在衰老中的作用[J]. 生命的化学,2023,43(05):690-696.
[2]谭心怡,吕之晗,朱明昭. T细胞免疫衰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06):1121-1129.
[3]王赫,边晓倩,江海涛.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的免疫学机制[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9(02):308-312.
[4]孙士隆,陈保东. 自然杀伤细胞在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44(03):511-518.
[5]徐晓雪,户乃丽,邹林樾,赵君朋. 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9):129-132.
[6]庄雅利,高芸芬,游欣如,吴钧. 功能性免疫调节纳米载体用于协同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22,46(09):658-672.
[7]李志清,郭猛,钱程,刘书逊,朱鲤烨,薛逸荃. 临床医学八年制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实践[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1):1383-1387.
[8]全家乐,康彦良,张万里,田浤,高向东. 肿瘤免疫治疗中过继性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21,45(10):725-734.
[9]张宸瑜,陈柯远,贾雨婷,季少平.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22):2791-2796+2801.
[10]李芳,曾玲.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3):3648-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