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舟山市 3162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住院病人结构化护理路径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法分2组,对360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结构性的急救路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急性生理指标、慢性健康状态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结论:对急诊病人进行结构性护理路径是有效的。
关键词:结构化;急诊护理;急诊科患者;应用
针对传统的急诊护理存在的缺陷,临床上提出了结构性急诊护理路径,其是以病人为中心,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结构性的急救护理路径,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满意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在别人的帮助下或用120急救车把病人送到急救室;2.年满18岁;(3)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2)患有器官疾患者;(3)中途离开试验者;(4)言语、听觉等方面的缺陷。
1.2方法
对照组:从生命体征、病情分级、病情监测、急救、用药、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急救护理。定期查房,记录病情。观察组:实施分层护理路径;
(1)在开始临床实验前,急诊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制定了一套更专业的急救程序。本研究以20名资深急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年资、职称、技术水平为依据,分为4组。针对不同的护理小组、不同岗位,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对目前急诊病人的护理路径及方式进行梳理,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某些问题,并结合以往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讨论如何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组织国际、国内及国外护理工作进展情况的研讨会,以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定期回顾性研究,可以让医护人员共享信息,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协作精神。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建立急诊护理结构化评价指标系统。根据医院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及工作程序,建立了急诊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修改。
(3)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进行常规的演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4)制定急诊室的责任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定每个岗位的责任,确定急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保证急救工作的质量。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加强与医生的合作,使工作场所划分清楚,组织有序;结论:急救时应注意急救处理,对以往的事件分析,以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加强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时刻保持礼貌,有问必答,要有更多的关注,要加强对病人的精神状况的观察,还要经常给病人解释病情,治疗方法,配合治疗,让病人更好地了解病情,增加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6)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因为急诊病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病人的精神负担很重,所以要对病人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使病人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介绍。责任护士要有耐心地听取病人的意见,分析病人的精神紧张来源,理解病人的病情需要,并引导病人倾诉和发泄。
(7)分析、总结、改进:定期召开总结会议,不断地改进工作,使组织机构更加科学合理。在紧急情况下,成立紧急救援行动小组工作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能力及实践能力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统计学方法进行 t检验,以 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不良情绪得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急性生理指标和长期健康状态指标比较, P>0 5,治疗后两组的不良情绪得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下降,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3 全程救治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并发症率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5例发生并发症(2.78%),对照组20例(11.1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急诊科作为急危病人的聚集地,其急救和护理工作非常复杂,病人的病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者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但是,目前急诊急救工作流程比较繁琐、组织结构薄弱、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有待改进。临床路径(CP)是指医生、护士等为特定的诊疗活动,对特定的诊疗过程进行合理的、有序的、有时间限制的诊疗计划,以最小化病人的康复时间,减少病人的康复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病人、抢救病人的最前线。急症是一类具有社会特征、时间特征、复杂性和复杂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早期、快速诊断、积极救治,改善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急性生理指标和慢性健康状态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的类型不断改变,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医学知识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掌握科学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当前,我国的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突发事件、缺乏计划性治疗手段和繁重的护理任务,使得科研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负担。同时,当前护理人员“急症不急”的思想观念淡薄,服务态度不佳;目前,初级护理队伍中,初级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其应急处理能力及专业技能普遍较低。建构式临床照护路径应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医疗照护实务上的重大转变。实践证明,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护理路径,能促进急诊抢救工作的标准化,促进急诊医疗质量的提高。在急诊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医生、护士、医护人员的配合更加合理,当病人到达后,护士可以迅速地作出回应,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机械地等着指令,减少了急救的随意性,保证了抢救的及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一步诊治奠定了基础。同时,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能更加主动地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增强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效果[J]. 吕君;乔安花;董兰;席淑华;彭飞.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2(12)12-14.
[2]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李传娇;吉翠翠;任守娟.齐鲁护理杂志,2021(13)34-35.
[3]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无陪护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周玲玲;星飞;曹芳.齐鲁护理杂志,(0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