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人民医院 414100
【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下肢胫骨骨折患者共计80例,采取抽签法分配,分析组利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参比组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结果:分析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参比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应用在下肢胫骨骨折患者中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提高。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下肢骨折;早期;动力化治疗
下肢骨折为现阶段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其在骨折性疾病占比为20%,一般为外力暴击、挤压伤而引发的骨折。下肢骨折一般包含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踝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下肢活动能力会造成影响,其中下肢骨折的治疗一般采取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常见的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此固定方式具备局部软组织剥离少、创伤小的特点,整体固定效果理想。但其中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偏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偏长,会影响其术后患者活动功能,对此手术临床应用推广造成限制。因此,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利用相应辅助干预措施,能够使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早期动力化治疗为骨科临床常见的辅助治疗措施,其中应用在骨折术后康复当中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肢体活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本次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当中下肢胫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选取时间段为2022.1-2023.4入组。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下肢胫骨骨折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及器官功能异常者。采取抽签法分成参比组、分析组。分析组40例:男患者入组18例、女患者入组22例,年龄区间20-65岁,平均38.31±0.34岁,参比组40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区间21-64岁,平均38.41±0.27岁,分析对比患者资料,两组为P>0.05,则可对比。
1.2方法
参比组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具体内容:(1)术前摄健侧胫骨X线片,根据患者胫骨长度、髓腔大小等,明确髓内钉的长度以及直径。然后可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开始手术时给予患者静滴抗生素。(2)选择髌旁内外侧入路方式,将导针沿胫骨解剖轴线放置,紧贴髌骨或髌骨旁软组织。通过侧位透视将导针放置在“平点”近端及上方,确保与前方胫骨皮质保持平衡。(3)选用比最大直径扩髓钻头小1mm左右的髓内钉,插入到髓腔内,促使尾部应当低于骨皮质约0.5cm,并使用瞄准器在骨折远端旋入2枚交锁钉,固定后再进锁定近端。如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远近端各旋入2枚交锁钉存在困难,可各旋入1枚交锁钉。最后可开展尾帽安置以及伤口冲洗、缝合等操作,完成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
分析组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其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方案一般与参比组相同,并为患者加用早期动力化治疗,即是在术后6周,取出两枚螺钉,改换动力固定,随后应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加强骨折处的骨痂形成情况观察,每月应前往门诊进行随访,维持术后6个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效果采用SPSS23.0数据系统分析,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应用()表示,t指标检验,对比为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分析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相比参比组较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1。
表1分析组、参比组术后康复指标比对()
组别 | 住院时间(d) | 临床愈合时间(d) | 下床活动时间(d) | 骨性愈合时间(周) |
参比组(n=40) | 15.14±1.26 | 35.24±1.61 | 3.63±1.27 | 15.42±1.38 |
分析组(n=40) | 12.11±1.27 | 24.27±1.55 | 9.61±1.12 | 11.47±1.26 |
t值 | 10.7118 | 31.0446 | 22.3354 | 13.3687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康复进程相对较慢,骨折愈合时间长会诱发患者产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1]。因此如何提升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重点。早期动力化治疗为骨科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其中应用在骨折术后康复当中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以往各类骨折康复应用当中可缩短康复时间,由于术后早期动力化治疗通过取出髓钉结合动力化治疗,可将原本髓内钉固定的静力稳固转变为动力稳固。其中动力化治疗开始后,医护人员开始指导患者结合针对性康复,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骨折部位的血液增加,促进骨折处愈合速度加快,缩短愈合时间
[3]。早期动力化干预能够针对骨折部位动态固定并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使其下肢关节活动功能及时恢复,促进良好的血流供应,减少下肢部位的肌肉萎缩,使患者活动能力增强。交锁髓内钉术后结合早期动力化干预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骨生长因子水平及骨密度。有研究指出,动力化治疗可对于骨折难愈情况进行控制,有利于实现骨愈合加快,但治疗时间应进行严格掌控,早期骨愈合稳定性差,过早治疗可能引发骨折再发,延迟治疗由于骨质过度硬化,降低疗效。临床普遍认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时间应调整为术后6周,过早治疗会产生不良事件,治疗过晚对于骨折部位复原不利。
术后6周动力化有利于促进骨痂形成,但动力化后早期骨痂形态的曲度较大,中期的骨痂塑型相对较慢,骨愈合的时间相对较长。正常愈合当中骨折后4周为原始骨痂形成期,此期断端间不具备相对稳固连接,生物力学测试可发现其中连接组织应变值相对较大,动力化后剪式应力过大会对于骨痂的形成造成影响使骨痂外形曲度大且钙化不良,诱发其产生骨不连。骨折后4~6周属于原始骨痂形成中期,X线片显示钙化的骨痂形成,骨痂的应变值减小,动力化后产生的骨痂外形平直同时其塑型快,整体的骨愈合时间短。骨折后8周一般属于原始骨痂后期,X线片显示具备明显的骨痂形成,此时,动力化的作用减弱,纵向活动受限,因此其中刺激骨痂形成作用明显降低,故愈合时间也延长。
综述,早期动力化治疗实施可增加下肢胫骨骨折区域的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骨骼生长,使其骨密度提高,并改善骨再生因子水平,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参考文献:
[1]顾建宁.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7):63-65.
[2]方波,应凯,宗刚. 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102-104.
[3]陈剑成,梁勇革,谢文锋.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联合中医综合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