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煤矿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心理创伤。对于事故现场的伤者,除了及时的医疗救护外,心理干预也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心理干预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以减轻事故对伤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煤矿事故;救护过程;心理干预
引言:
煤矿事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事故,常常给予事故现场的伤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人们更加注重对伤者的生理救护,但对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事实上,在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合理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伤者恢复心理健康,提高抗压能力。
1.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煤矿事故所带来的伤亡和生命威胁常常会使伤者经历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目睹了悲惨的场景,亲眼看到同事或朋友受伤甚至死亡,这样的经历会给他们造成深刻的心理刺激。同时,伤者自身也面临生命的威胁,可能会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和无助。这种心理创伤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的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等,并导致社会适应困难,影响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1]。这时,科学的心理干预对于伤者是非常有益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创伤的程度,缓解因事故而引发的强烈负面情绪。通过倾听和关怀,心理干预专家可以与伤者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关系,让他们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这有助于释放情绪并减轻心理压力,为恢复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2]。
2.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心理干预的策略
2.1心理评估与干预计划
在煤矿事故发生后,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应当及时到达现场,对伤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心理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个体在事故后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在进行心理评估之前,需要与事故受伤人员和目击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表达理解和同情,积极倾听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支持。使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比如,可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等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创伤程度和情绪状态。通过面对面的访谈,询问个体在事故发生后的情绪反应,包括恐惧、愤怒、悲伤等。了解他们是否出现了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症状,以及社交退缩、回避与逃避等行为变化。了解个体是否经历了心理创伤,比如目击其他人遭受严重伤害或死亡、自身受伤等。评估创伤程度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了解个体在面对事故后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包括主动寻求支持、积极面对问题等。评估个体的应对能力有助于判断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为干预计划提供指导。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该计划应包括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支持性咨询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体的资源和环境因素,制定可行的目标和时间表。在干预过程中,为事故受伤人员和目击者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教育。通过情绪释放、倾诉、认知重建等方式帮助他们减轻创伤后的负担,并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在干预过程中,需要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干预计划,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以上策略,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事故受伤人员和目击者的心理康复和恢复。
2.2心理援助与心理支持
心理援助中,专业人员应帮助伤者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调节策略。这包括教授伤者如何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考等方法来缓解焦虑和恐惧,以及如何识别并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通过这些技巧,伤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在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伤者对于救援进展和相关信息可能感到担忧和不安。心理援助的策略之一是及时提供准确、明确的信息,并对事故的原因和救援计划进行解释。这有助于降低伤者的焦虑和困惑,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信心。伤者在事故后可能面临来自家庭、同事和社会的各种外界压力和期待。心理援助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伤者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感受到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专业人员可以引导伤者与家人、朋友和相关组织建立联系,以获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心理援助中,专业人员可以引导伤者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来应对困境。他们可以与伤者一起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专业人员还可以教授伤者如何面对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心理援助不仅限于短期的情感支持,还包括长期的心理康复过程。专业人员可以帮助伤者制定恢复计划,包括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步骤。他们还可以提供心理教育,帮助伤者了解创伤后反应的正常性,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和挑战。通过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可以促进伤者的心理康复,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创伤,重建生活
[3]。
2.3心理教育与心理训练
通过向伤者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反应的常规,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并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在提供心理教育之前,需要向伤者解释事故带来的心理反应是正常而常见的。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自责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遭受一次创伤后产生的常见反应。鼓励伤者在事故后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来促进康复。这可以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与亲友交流、参与娱乐活动等。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强调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提高伤者的安全意识,并为他们避免再次受到类似事件的伤害提供指导[4]。
2.4应激管理与创伤后成长
在煤矿事故发生后,伤者常常需要面对大量的压力和创伤。在心理干预中,需要对他们进行应激管理,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也应关注伤者的创伤后成长,鼓励他们从困境中成长,寻找积极意义和价值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4]。鼓励伤者接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压抑或逃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并倾听他们的倾诉。引导伤者转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寻找积极的方面和意义,从困境中找到成长的机会。帮助伤者重新设定和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为他们提供实现目标的指导和支持。这有助于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为重建生活提供方向。鼓励伤者从困境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积极寻找创伤后成长的机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调整价值观,并在成长中找到新的意义。通过应激管理和创伤后成长的策略,可以帮助煤矿事故伤者有效地应对创伤和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和成长[5]。
3.结论
煤矿事故救护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对伤者的心理健康恢复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心理评估、心理援助与支持、心理教育与训练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伤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康复。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提高心理干预水平,为煤矿事故救护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祥生,王晓燕.煤矿事故应急场景对矿工生理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8,49(12):245-248.
[2]李加涛.双鸭山市友谊县龙山镇煤矿十井“9.22”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案例分析[J].民营科技,2017,(09):251.
[3]李书平,黄维新,刘亦民.南方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41(S1):133-135.
[4]王勇,董建臣.一次冒顶事故的救援与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0):104+106.
[5]邰重阳.基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矿山救护队需求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6,(0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