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探讨

赵佳秋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包头市01406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水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饮水安全问题成了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的有效保护迫在眉睫。

关键词: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引言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为了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特定范围的水域及陆域;随着与城镇化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及管理问题日益突显,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专题调研,组织专家对划定方案进行技术审核,明确划定原则,调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是优化水环境分区管理的重要前提。

1饮用水源保护原则

保护优先,防治结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主要是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及保障用水安全。保护优化,防治结合是划定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根据取水口用水需求及水质安全,保护区划定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核心区域,以保证取水口水质安全;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划定的范围,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同时保证在出现污染事故时有足够的应急时间和缓冲地带;准保护区是在二级保护区外围划定的范围,预防二级保护区上游的污染风险,同时保证有足够的应急时间和缓冲地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要结合当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供水规划等各项相关规划,同时考虑人类活动的污染问题,包括农村面源,工业污染物以及交通运输等;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若不能满足保护区规定的水质要求时,应及时扩大保护区范围,加强污染治理;如水源地水质达不到相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且经论证明确饮用水功能难以恢复时应启动建设新取水口,取消不符合要求的水源保护区等工作。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存的环境管理问题

2.1环境保护工作执行力不足

我国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已有规范要求,但往往因为管理部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措施难以落实,甚至不按照规定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例如工程措施受资金、用地、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已批复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的及时生效;因需要使用爆破施工受村民阻扰,改为顶管施工工艺后推进较为缓慢;村民以取水口迁移工程的钢板桩施工振动和噪音,造成虾苗死亡为由要求停工,现场施工断断续续,存在较大阻工隐患;部分取水口迁移工程受连续暴雨天气、汛期等原因,导致现场停工多天;部分施工标段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

2.2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不完善

水源地规范化设施是保障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的重要措施,规范化建设工作量大且需要较大投入。由于经费不足,导致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整治工作较为缓慢,部分地市保护区的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隔离围网等设施建设与维护不完善,由于隔离围网日久失修或者人为损坏,导致周边居民可到水源保护地进行游泳,垂钓、游玩等活动,破坏水质安全;存在原本在保护区内的村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加大了水源水质被污染的风险。

3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策略

3.1生态环境监管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流域生态安全,需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管控,建立一套完善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控设施和水源地保护智慧管控平台,实时掌握水库水质水生态变化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加强保护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发挥金钟水库各项保护治理工程的总体性和协同性效益。

3.2实施规范化建设,减少水源地污染风险

在水源保护区周边规范设置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隔离防护设施等,着力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提高水源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控制交通穿越、农业种植和旅游活动等带来的污染风险,以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水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设施建设,生产活动应有序退出;对黄河观光路和巡护路进行交通管制,除必要的巡警防护需求,禁止一切外来车辆穿越水源地水井一级保护区。

3.3推进水源置换建设

受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等因素制约,农村饮用水工程规模较小,导致总体运营成本偏高。加上日常管护不到位、管网老化损毁、跑冒滴漏等因素,收取水费时,一般按照村总水表收,平摊到每户后,基础水价较高。农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支付意愿不强,水费收入难以满足工程运行维护和检修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工程资金来源有限,财务持续性不足,难以实现长效运行。由于前期当地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过大,已经形成漏斗区,控制地下水取用水量成为当务之急。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途经舞阳县,可以以饮用水地表化为切入点,将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置换成地表水,实现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从长远发展来看,水源置换工程的实施,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减缓地下水超采,涵养水生态环境。

3.4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促进科学有效保护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在水源地保护区外围设立研学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考察,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线上线下宣传,有奖竞猜等多渠道方式,寓教于乐中普及水源地保护知识。鼓励公众参与到监督、管理和保护饮用水源的进程中来,正确引导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水源地科学有效保护。水源地保护“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强对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后的长效管理,尽早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注重条块政策协调和机制牵引,保持规范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升效果。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明确水源地事权划分和责任分工,强化水源地信息共享。

3.5入库河流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流域内主要入库河流两岸基本为原始状态,部分农田侵占河道,加上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影响水生态环境和两岸景观。沿河两岸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水质下降,最终影响水库水质。针对流域内河流水质不达标和污染源现状,实施河道环境综合治理,以河道疏浚、岸坡整治及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为主,增加岸线抗冲刷能力和陆域水土保持能力,加强水陆生态环境沟通能力,提升河流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水库部分库滨带植被已破坏或缺失的进行适当恢复和修复,重建结构完善的水岸生态系统。水库库滨缓冲带建设主要采用自然原型生态缓冲带,在水库淹没线以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方式布置,水位变幅区种植耐湿灌木或草本植物。

结语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水源水质与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问题。目前,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划定方案不合理、规范化建设不完善、监控能力不足、面源污染等相关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去统筹解决。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水源地规范建设、强化水质监控及风险防控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水源保护区环境工作效能、改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障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牟宗顺,郭瑶,郭文波,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原则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18,3(22):117-120.

[2]何敏.浅析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措施[J].智能城市,2018,7(1):107-108.

[3]杨新华,陶术平,沈蒙蒙.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存问题的相关思考[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18,4(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