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禾县委党校
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代地方政协创新履职、担当作为的题中之义。
一、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践
近年来,嘉禾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协商主业主责,着重在创新协商平台、健全协商机制、提高协商能力上下功夫,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方参与、服务发展”的基层民主协商新格局。
(一)创新协商平台,让协商形式活起来
1.探索“云协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协商的工作机制,在协商前,以“热点关注话题”的形式通过政协云等信息化平台,向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后作为协商意见;在协商中,根据议题情况开展远程协商和现场直播,引导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拓展协商参与面。
2.开展“微协商”。建立政协云“微建议”由党委办、政府办、政协办“三办联审交办”的工作机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三办”、承办单位、提交人和部分委员开展“微协商”,推动“微建议”办理精准对接党委、政府的“微建设”“微服务”。
3.助力基层协商。发挥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设高标准乡镇委员工作室、界别委员工作室、个人委员工作室,依托委员工作室,围绕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矛盾较多的热点问题,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协商活动,打造“家门口”的协商平台。
(二)创新协商机制,让协商成效实起来
1.完善协商流程,推动协商过程规范化。县委出台重大事项专题协商《操作规程》,对协商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十个环节”作出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
2.健全问效机制,促进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建立提案办理“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质量,包回复、包满意、包落实”的“五定三包”工作责任制,把提案办理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同时联合县电视台、红网等媒体对重点提案办理过程和结果全程记录、同步向群众公开,群众通过投票或留言的方式,表达是否满意、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进行监督,促使承办单位更加重视办理质量。
3.创新工作机制,设立在粤委员工作室。秉持“群众在哪里,政协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立足嘉禾在珠三角务工创业人员多的实际,首创在东莞市设立在粤委员活动组和在粤委员工作室,紧密服务和联系嘉禾籍在粤务工创业人员,主动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嘉禾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共识、汇聚正能量。
(三)创新履职保障,让协商能力强起来
1.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优先保障专委会干部配备,建立专委会1名主任、1名副主任和多名专委会兼职委员的“1+1+N”工作机制,出台《专委会述职评议办法》等制度,充实工作力量,强化管理考核。同时,将188名委员和18个界别编入5个专委会统一管理,实现专委会对政协委员和界别的全覆盖。依托专委会和委员界别活动组,经常性组织委员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履职活动,发挥委员和界别的专业优势。
2.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着眼“委员作业”高质量,狠抓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制定出台委员履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把知情明政、学习提高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修订《政协嘉禾县委员会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和《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实施办法》,把委员参加协商议事活动列入履职考核范畴,推动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严格落实委员履职量化考评管理规定,及时提醒或约谈履职不积极的委员,推动委员履职由“做了多少”向“做得怎么样”转变。
3.发挥乡镇政协工作机构作用。积极探索乡镇政协工作机构建设,明确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政协工作,并担任委员履职小组组长,配备乡镇政协秘书1名,各乡镇建立委员工作室,作为政协在基层开展协商的联络平台和基层委员履职的服务平台。各联络组在县政协指导和当地党委领导下,加强本辖区委员的日常管理,组织日常履职活动,切实为基层委员有效收集民意、参与基层协商、服务基层群众等提供组织保障。
二、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思考
(一)搭建协商平台,加强协商机制的有效衔接。协商平台是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硬件基础。要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乡镇(街道)设立政协委员活动组,在县市区政协和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明确基层政协职能,着重围绕当好基层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监督基层政府落实和改进工作、调研收集和表达社情民意、引导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等职能开展工作。在社区、园区、企业、学校等建立“政协委员工作室”,拓展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发挥作用的平台,打通委员参与基层协商的“最后一公里”。
(二)坚持人民中心,加强协商内容的衔接。“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关注民生问题,把惠民生、保民安、解民忧作为基层协商的重点,围绕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协商。积极关注群众信访诉求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诉求,通过议事协商会、群众恳谈会等方式拓展民意收集渠道,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协商关系、化解矛盾,解决民忧,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三)营造协商氛围,加强协商程序的有效衔接。立足基层实际,灵活运用各种协商议政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有序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同众人商量的程序与氛围。在议题确立方面,既可实行党委政府点题、委员荐题,也可向社会公开征集选题,使政协协商议题接地气、连民心。在调研研究方面,要坚持先调研再协商,围绕协商议题组织委员深入一线查实情、深入群众听民声、民意,深入研究出真知。在活动组织方面,召开由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协商会议,邀请党政领导通报情况,开展互动交流。在成果转化方面,对需要落实的事项,要积极协助基层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对受基层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要向基层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协商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苗头性问题、建设性意见、可操作性建议,要通过政协渠道及时反映。在考核评价方面,制定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考核评价标准与办法,定期开展督查与指导,并将结果作为政协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考评促落实。
(四)创新形式载体,加强协商方式的衔接。一是坚持“开门协商”。主动邀请群众走进政协,旁听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政协组织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发表意见建议。二是开展“现场协商”。积极推动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企业、社区、园区建立政协委员履职小组等联络机制,依托政协委员活动小组、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建立“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协商送到农村、企业、社区,让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协商、心与心沟通。三是探索“在线协商”,通过微信平台、政协网站、委员QQ群、“网上议事厅”等开展网络议政,让委员们的思想在线、智慧连线,联系不断线,让更多基层群众走进政协、参与协商,实现政协办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