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金华 322118
摘要:“美美与共”数字音频制作课程是一项探索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的研究项目。该课程以数字音频制作为媒介,旨在通过音频创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同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意能力。论文首先剖析了当前教育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数字音频制作课程在此背景下的价值与意义。随后详述了“美美与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中注重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音频创作、故事叙述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和评估。研究发现,该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然而,也发现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音频制作结合,以及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难点。最后,论文总结了“美美与共”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建议包括深化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完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提升该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实效性,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美育教学;录音艺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美美与共”数字音频制作课程,旨在通过数字音频创作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探索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该课程以数字音频制作为载体,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探索,旨在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
一、课程简介
《数字音乐制作》是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音频编辑的基本操作、音乐混音影视混音的技巧,掌握利用相关录音、混音设备,进行录音、混音的基本方法等、运用制作软件ProTools、Cubase及Nuendo等制作软件熟悉数字音频编辑;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后期制作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理解评价的内容,掌握评价的方法,在影视后期音频制作的过程中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并具有乐观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荣誉感。本门课程还承担着学生声音审美的培养任务,将通过传统音声的听辨、有传统文化元素电影的声音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情况
1.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数字音频制作是声音后期制作领域中重要部分,是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数字音频制作,可以将影视作品的音效、对白、音乐等方面进行处理和制作,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而传统文化美育化建设则是将艺术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教育融合到各个领域中,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美感水平。通过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和音频制作技巧的结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将音频制作技术应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让学生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强德育素质。
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侧重于在课程音频素材选择贯穿中国传统声音、在影视内容选择中偏向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影视作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多接触中国传统美学,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提高美育素质。总之,数字音频制作课程的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德育素质、审美情趣和职业素养,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参与意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数字音频制作》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在之前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更偏向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但影视声音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光有技术与职业素养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影视声音工作者的日常所需,审美的培养在一些方面有着远超技术的优越性,故而培养学生在声音审美方面有着中国底色的审美特征就尤为重要了。本案例的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的数字音频制作,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在音频制作领域的创新水平。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科技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数字音频制作,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文化自信,成为一个有中国心、民族魂的新时代新青年。
3.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数字音频制作》的课程思政设计,本案例摆脱传统的技术化教学思路,将视线聚焦于美育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结合传统文化审美数字音频制作课程内容教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在课程的素材选择上更加倾向于传统文化相关素材选择,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风格和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在任务落实上,将数字音频制作技术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音频制作技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1.教学过程
本案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自主性,润物无声地融入具有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本次课程采用了问题引导式、讲授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基于实际案例分析、实践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具体组织和实施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复习旧知,导入任务
本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课件、经典影视片段赏析。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影视后期录音技巧”的知识,通过回顾影视后期录音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影视后期录音与同期录音的区别;通过赏析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影视片段分析出影视后期录音与同期录音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后期声音制作中处理这两者的不同,解决两种声音的融合问题,从而导入“影视声音后期制作技巧”这一知识点。并通过对影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阶段:“吸收”——影视声音后期制作技巧的内容
本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式教学法、实操演练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软件实操等。以第一阶段引出的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讲解,并实操演示。首先,通过分析经典影视片段,总结出同期声与后期声无法自然融合的原因——声场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不同声音的声场特点,找到最后的目标声场,在此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传统文化主题的影视作品的声场特点;最后,讲解在影视声音后期制作后,如何通过声音编辑和混音塑造目标声场,并实操演示。
第三阶段:“强化”——理论结合实践
本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研讨式教学法、实操演练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实操演示等。本阶段主要以任务驱动学生实操练习,教师实施一对一实时辅导为主,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使学生掌握影视声音后期制作技巧的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的模式,自发的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乐器音声,从而建立有“中国味”的审美体系。
第四阶段:“内化”——知识内化,教学翻转
本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研讨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实操演示等。基于上述理论和实操的学习,进一步地,教师通过课件给出一个课堂练习题,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应用中实现知识内化。此时,邀请 1 名学生到讲台演示他的实操作业并进行讲解,然后,教师针对演示情况进行补充点评,给出正确的解决思路和实操方法。最后,教师给学生留下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审美建构能力。
2.教学方法
本案例教学法为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突出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认知的复杂性,发展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力,引入概念、理论以及新技术来把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学生动手实践,使得他们自我发现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传给他们的知识。借助交流和参与,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参与,学会不同的概念,把一般知识和技能进行推广,可以扩展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案例分析法方面,《数字音频制作》课程在课程前期需要通过对大量影视与音乐素材的分析,建立系统的数字音频审美取向,教师将在课程中有偏向性的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频制作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掌握数字音频制作的技术技巧。
在任务驱动法方面,《数字音频制作》课程是一门“做中学”的课程,需要学生完成一些课程任务来锻炼与掌握数字音频制作技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供传统文化相关素材来布置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数字音频制作技术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在反复听辨中体会传统音声的美感。
3.教学活动设计
本案例是一次任务驱动的实践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传统文化主题下的广播影视节目的声音、声场特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广播影视节目的传播,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a、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上节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分析出影视同期声与后期声的区别,引出声场的概念;b、赏析经典影视片段,分析影视后期录音与同期录音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后期声音制作中处理这两者的不同,并总结该片段中的声场特点;c、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实操演示,讲授影视声音后期制作技巧;d、实操实训,在实操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e、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实操演示作业,教师针对演示情况进行补充点评,达到学生知识内化的目的。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在传统的《数字音频制作》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更加倾向于培养职业素质,但是美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十分重要。故而本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从美育出发以音频制作为手段挖掘音频制作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美育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效果分析(教学特色与创新)
《数字音频制作》课程的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以来,学生已完成中国传统神话电影《哪吒》全片的声音重新制作(包括配音),学生为对该电影进行更深入的音频制作,主动分析《封神第一部》、《姜子牙》等电影的声音制作,并去了解了大量传统乐器的声音并熟练运用于影片制作中,通过本项目的制作课程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与传统审美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总之,《数字音频制作》课程的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可以推动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数字音频制作课程的传统文化美育化教学,为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芙.“新文科”背景下的传媒特色声乐表演人才培养[J].艺术传播研究,2021,(02):65-70.
[2]窦婷微.“本土时代”下影视录音技术课程实施美育的重要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2):60-62.
[3]窦婷微.课程思政背景下影视录音技术课程改革反思[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42-44.
[4]江军.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美育活动助威发力[J].华夏教师,2017,(18):77.
[5]岳娜.浅议素质教育中的舞美教学[J].劳动保障世界,2016,(14):70-71.